雨 重要的是 它是濕的 它從天上掉下來 它的聲音就像是 雨聲 雨會使東西發亮 它嚐起來 不像任何東西 它是空氣的顏色 但是 雨重要的是 它是濕的
蘋果 重要的是 它是圓的 它是紅色的 你咬一口下去 裡面是白的 蘋果汁會噴的你一臉 它嚐起來 有蘋果的滋味 它會從蘋果樹上掉下來 但是 蘋果重要的是 它是圓的
風 重要的是 它會吹 你看不到風 但是 你會感覺到 它吹在你臉上 你會看到 樹會因為風吹 而彎腰 風可以把帽子吹走 使帆船移動 但是 風重要的是 它會吹
天 重要的是 它永遠在那邊 真的 它是藍色的 它高高的 有時充滿雲 它是空氣做的 但是 天重要的是 它永遠在那邊
最後我要談談我跟小孩一起閱讀這本書的一段經驗。那是在一個幼稚園。我們讀到了鞋子。
鞋子 重要的是 你可以把腳穿進去 然後走路 而且晚上可以脫下來 而且脫下來的時候 你覺得它裡面溫溫的 但是 鞋子重要的是 你可以把你的腳穿進去
看著圖聽著我念,有一個六歲大的小孩插嘴說:「老師老師,我覺得鞋子更重要的是:穿進去之後要能脫得下來。」其實,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只一次,碰到有小孩說:「這裡面有好多廢話喔。可是,又好有趣!」這種話我聽起來,認為這是呈現用現象學方式創作的閱讀,一種非常普遍的感受。因為,作者在這裡呈現的,不只是那個東西,而是人對那個東西在她的意識裡面的樣態。那常常被人視為當然的,卻是被忽略的。比如談到天時,她說:「天重要的是,它永遠在那邊。」不少人讀到這邊,就會想到說:「對哦對哦,要是我哪天從屋子裡走出來發現天不在那邊,不是非常奇怪嗎?」但是卻很少人能夠這樣子去表達。而她的表達接下來是描述天的藍、天的高、充滿雲等等,讓人在閱讀的過程體會到整個結構和作者主觀的強調。 我們知道,沒有人對一樣東西的瞭解是窮盡的,那也就是本質定義那麼少的原因。我們在認知的過程中,生活的過程中,不斷經歷著現象的改變,對概念以及意義的瞭解其實都是不完整的。學術的殿堂裡,尤其是教科書裡面,常常要求清楚而完整的定義,那往往是阻礙思考的絆腳石。康德曾經在《純粹理性批判》中表示:「學術的研究,不應該始於清楚完整定義過的概念。如果要那樣做,恐怕就沒有學術了。那應該是學術研究完成時,勉強得到的武斷。」我覺得閱讀《重要書》,尤其是跟小孩閱讀這種書,能夠引起人接下去用類似的態度,去做自己的實驗文學,幫助人很踏實地面對自己的意識狀態,面對自己不完整的概念--那其實是進一步閱讀各種圖畫書很重要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