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六四四年,中國有三個皇帝 公元一六四四年,也就是── 大明朝崇禎十七年 大清朝順治元年 大順朝永昌元年 從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以一個做過小和尚的平民,顛覆了曾以鐵騎縱橫歐亞大陸的北方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大元帝國,使華夏版圖重新回到漢民族的手中,大明帝國到如今已傳了十七代,經過了二百七十六年。 這位廟號毅宗,年號崇禎的末代皇帝朱由檢,從他坐上金鑾殿的御座那一天起,就註定沒有好日子過。雖然他比他的前幾位皇帝要好一些,但是,前期近百年積累下來的弊害太深太重,加上他急躁而寡斷和猜疑與忌刻的個性,使情勢變得愈來愈壞,他自己也愈來愈痛苦。他搞不懂,自己如此的勵精圖治,如此的宵旰勤勞、為國為民,為什麼內憂外患卻與日俱增,甚至到了危急存亡的地步? 從他繼皇帝位後,在長城內部,流寇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民間反明武力日益坐大,整個西北和中西部的半壁江山都烽煙四起,盜賊遍地、民不聊生;在長城外面,東北部的少數民族女真,以一個小小的建州衛部落酋長所擁有的十三副鎧甲和百十來人,竟然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時光,席捲了山海關外遼河兩岸的大片土地,擁兵十餘萬,三次進入長城,甚至逼近京師大肆燒殺擄掠。前後三個皇帝為此多次更換軍事統帥,把所有能用的軍事人才都用了,打敗仗的,殺了;打勝仗的,也殺了;沒有殺的,被俘或投降到敵人陣營中去,更增加了敵人的氣勢和力量。長年的戰爭,龐大的軍費,加上半個國家在被稱為流寇的擾攘之下無法徵收稅賦,府庫空虛,窮到要把皇后和妃子們的首飾和私房錢拿出來做軍餉。 朱由檢從當上皇帝那一天起,就過著這樣一夕數驚的日子。做這樣的皇帝實在可憐! 紫禁城的黃昏 時間:公元一六四四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元旦 地點:北京紫禁城太和殿 這一年的元旦,皇帝朱由檢比平時還更早就上朝了,除了近身侍衛和太監外,御座旁只有一個手執「金吾」的禮官站班,皇帝詫異的看了他一眼。 「啟奏萬歲,群臣因為沒聽到鐘鼓聲,以為聖駕還沒出來,所以遲到了。」執金吾躬身啟奏。 「那就立刻鳴鐘,開啟東西門讓他們馬上進來!」皇帝不悅的宣諭。 執金吾下去傳旨,鐘聲響徹了紫禁城,文東武西列班進入的兩扇門也敞開了。但是等了一會,文武百官仍然不見一個進來。皇帝有點焦躁的對身邊的司禮太監說︰「那就先去謁太廟,然後再回來受朝賀吧!」這是年年元旦例行的禮儀。 司禮監去到長安門外傳旨時,發現御駕外出所需的鑾輿駕馬和儀仗隊的一百多匹馬都還在御廄中,沒準備好。但是皇帝已經傳下諭旨要先去謁太廟,金口一出,怎能等待,於是只好把長安門外文武朝臣所騎來的馬一齊驅趕到端午門裡,打算暫時用以代替御馬。沒想到這些馬各有其主,而且完全沒受過訓練,嘶喊雜沓,跳躍不受羈勒。司禮監無奈只好硬著頭皮回稟,為了皇上的安全,還是等一等吧! 這樣的情況是從來沒發生過的,既然如此,皇帝只好無奈的又改變了他的旨意──還是先受朝賀再謁太廟。他端坐在大殿正中的御座上,第一次親眼目睹冠帶煌然的文武百官,在持續不斷的鐘聲中,從東西二門梭巡而入,倉皇跪拜,亂做一團。是他繼承皇位十七年來所僅見。 經過一番折騰,皇帝對於這看不出有絲毫喜氣的元旦日朝賀大典已經完全失去了耐性;接著,一陣突然而起的大風狂捲而來,黃沙撲面,天色昏暗,對面不見人,於是決定連太廟也不去了,宣諭退朝。滿懷心事,鬱鬱不樂的在風沙中摸索著回到寢宮去。 他屏退了妃子和太監們,依照近年來每遇到拂逆時的慣例,沐浴更衣,焚香祝禱,虔誠地請求天上神佛降臨乩壇指示國事。 果然,壇上的乩筆動了,快速的在沙盤上寫下一首詩︰ 帝問天下事,官貪吏要錢。八方七處亂,十爨九無煙。 黎民苦中苦,乾坤顛倒顛。干戈從此起,休想太平年。 皇帝默默的唸了兩遍,搖搖頭,頹然坐下,口中喃喃說道︰ 君非亡國之君,何以臣皆亡國之臣? 這就是公元一六四四年,大明崇禎十七年,甲申,皇帝朱由檢所度過一生中最後一個元旦日的早晨。 從上面所說的經過,看起來似乎很不成體統,不像一個已經立國二百多年的皇朝所應出現的狀況。但是,比起隔不到一百天後的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大順軍前鋒已破京師外城時,皇帝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親手撞鐘而文武百官不見一人到來,要好多了。 相對的,再過三天,也就是三月二十一日,大順王李自成攻佔北京,進駐紫禁城,崇禎皇帝朱由檢已在煤山自縊。同樣的這些文武百官,從前一晚就露立在長安門外,天色甫明,不待鐘響就爭先推擠蜂擁而前,要爭得首先朝賀新君的頭籌。由於人數太多,爭先恐後太過猴急,這一群侯王將相還被守門的闖王兵卒亂棍撲打。 短短不到一百天,在紫禁城的皇宮中,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人物,出現如此不同的演出,這就是所謂的「改朝換代」;這就是當官的──尤其是當大官的醜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