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方的一顆彗星 時間︰公元一六四四年,大清順治元年,元旦 地點︰大清國新建的都城瀋陽皇宮崇政殿 天還沒亮,才剛滿六歲的小皇帝福臨還在半睡半醒之間,就被母親孝莊皇太后給叫起來,在宮女的圍繞下梳洗和更衣。雖然福臨在三個月之前就已經被擁戴為大清國的第二代皇帝,但今天是他當皇帝後的第一個元旦,有十分繁複而隆重的禮儀在等著他主持。 小皇帝福臨的祖父努爾哈齊本是世居遼河東西兩岸女真族的一位小頭領,他在很短的時間內統一了如同一盤散沙般的女真族,建立了後金政權。隨後在他的兒子皇太極撫平了整個蒙古,征服了朝鮮以後,建立大清皇朝,並且不斷向大明皇朝挑戰。除了陸續佔領了山海關外明朝的要塞城池外,更數度從西面內蒙進入長城,威脅京畿,擄掠民眾,搶奪財物資源。使大明政權在同一時間裡因內憂外患達到了瀕臨崩潰的地步。 大清皇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在前一年的八月九日晚「無疾而終」(以今天的說法應該是腦溢血或心肌梗塞),在經過一番宮廷內的鬥爭後,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當上了皇帝,他的兩位叔叔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成為輔政王。事實上,能征慣戰,實際掌控大部分兵權的「九王爺」多爾袞才是名副其實的「攝政王」。 元旦的早晨,小皇帝福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堂子」裡去祭天和拜祖先。「詣堂子」是女真族──也就是後來被皇太極規定稱謂的「滿洲人」──特有的風俗,凡是出征或凱旋以及逢年節大事,都要由大汗(後金時)或皇帝(大清時)率領諸王、貝勒、大臣等到「堂子」行禮祭天。「堂子」裡空空盪盪的,並沒有一般的神佛塑像,只遍插代表各軍種的八面旗幟──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藍、鑲藍、正紅和鑲紅旗,也就是所謂的「八旗軍」。樂器方面,只有蒙古人在出征時用的號角和女真人在作戰時習用的海螺,其他金鼓鐃鈸一概無有。 由於皇帝太小,身為叔父的攝政王多爾袞一早就專程到後宮來迎接。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既是叔嫂,又是青梅竹馬的少年玩伴,加上在皇太極薨逝後的皇位爭奪戰中,兩人聯合戰線,成功的把福臨推上皇帝的寶座,公情私誼,自然比一般君臣要來得親近些,他到後宮來去自如已是平常事了。 經過一番折騰,小皇帝已經完全清醒了,他一邊穿戴,一邊聽著母親的仔細叮嚀,等一切都妥當了,才在叔父多爾袞和侍衛們的簇擁下,首次以皇帝的身分去「堂子」拜天和祭祀祖宗。接下來就是接受諸王大臣和外藩使節(也不過是蒙古與朝鮮而已)的朝賀。至於一年一度的上表祝賀和進獻貢物都免了,連例行的集體筵宴也停辦。 今年清朝的元旦如此冷清和明朝的淒涼完全不同。明朝是為了李自成的大軍已愈來愈逼近京城,情勢日益危殆;而清朝則是由於開國之君太宗文皇帝皇太極甫於三個多月前駕崩,朝野思念之情猶深,哀戚之情未減所致。皇太極繼父親努爾哈齊之後更開新局,把一個小小的後金汗國推展成為一個和大明皇朝分庭抗禮的大清皇朝,再加上朝鮮受降,蒙古來歸,臨終前松錦一戰更掃除了入關征明的障礙。這一切,都給人們留有濃鬱的去思,自然不可能在新喪之際為了元旦而大肆鋪張。 過去的一年多裡,明清之間的戰鬥間中略有進退,但總的來說,卻是清的贏面多。一場決定性的「松錦之戰」,不但把明朝在萬難中悉索幣賦的十餘萬大軍和數十百萬糧餉全部搞光,連總督洪承疇、大將祖大壽等僅有的能臣勇將都投降了大清皇朝(這些降將後來隨清軍入關南下,在定鼎中原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錦州、松山、塔山和杏山四個軍事重鎮,全為清軍所破,明朝在關外的遼闊土地上,祇剩下了距山海關不過二百里的寧遠一座孤城了。 說到寧遠,真是大大有名。在明清雙方無數次的戰爭中,幾乎每戰都是明軍敗而清軍勝。只有在一六二六年,時為後金英明汗的努爾哈齊統兵十三萬攻打僅有守軍不及二萬人,由明將袁崇煥鎮守的寧遠城時,被殺得大敗而還。大清立國後追封為太祖武皇帝的努爾哈齊,在他的實錄中記載寧遠之敗時曾說︰ 帝自二十五歲征伐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惟寧遠一城不下,遂大懷忿恨而回。 十八年後,寧遠城依舊,而當年守將袁崇煥因清太宗皇太極使用從《三國演義》中所學得的「反間計」──蔣幹盜書,被崇禎皇帝「磔於市」,也就是受到類似「五馬分屍」或「千刀萬剮」的酷刑。 如今,寧遠城守將不像袁崇煥般的是位「名將」,但卻是晚近三百多年來婦孺皆知的「名人」。他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 這時,吳三桂以提督總兵的名義鎮守寧遠──當錦州、松山等關外四座重鎮被清軍攻佔後,寧遠成了山海關外的一座孤城。大明朝廷這時正要在政策上做一個重要的決定︰「寧遠城是守還是撤?」 前幾年,被稱為流寇的李自成、張獻忠等反明民間武力還在大陸腹地四處流竄時,大明朝廷裡從皇帝到群臣都以為不過是癬疥之疾,要集中全力對付的是東北關外已經立國稱帝,而且多次闖入關內燒殺搶擄威脅京城的大清國。因此在戰略上採取的是「先攘外然後安內」。沒想到「攘外」既連番挫敗,而內部被稱為流寇的民間反抗武力則日益坐大,攻城掠地,已有烽火燎原之勢。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下,政策急轉彎,決定「攘外必先安內」。 明朝的君臣們以為清國去年八月剛有大喪,內部又有皇位之爭,短時期不致對明朝有大動作;而李自成則從去年正月起連續攻佔湖北的襄陽、荊州、懷安等地,然後北上河南,破洛陽,入潼關,取道陝西商洛地區,在十一月十一日佔領了古都西安。明朝可以用來對付所謂流寇的唯一王牌陝西總督孫傳庭所統率的精銳全數被殲。整個情勢已經到了完全失控的地步。於是決定採用對清採取守勢,爭取和議;對流寇則全力圍剿的「攘外必先安內」對策。 因此,崇禎皇帝頒下詔旨,命令吳三桂立即率領所屬軍馬以及寧遠的百姓全部撤到山海關以內。易言之,也就是整個放棄了關外的這一大片土地。 由於清朝對於關內明朝廷與流寇之間互動情勢的急劇變化未能掌握,既不知道李自成等反明武力的動態和發展,也沒有體察到明朝的處境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因此在「入關伐明」的這一大戰略上還沒有具體的規劃,更沒有想到一粒熟透了的果實已經快掉到自己的嘴裡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大清順治元年的元旦竟然如此平靜、冷清的緣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