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和元年 靈帝是個沒出息的皇帝。他今年二十二歲,最感不滿的事是皇帝所能支配的錢太少。文武百官歷來皆由皇帝任命。既然如此,那就一手收錢一手任官。這就是賣官構想的由來。 1 後漢靈帝熹平七年(公元一七八年)三月,改元為光和。 那年,曹操二十四歲,為頓丘縣令。頓丘縣是東郡十五城之一。 據《後漢書》所載,東郡距洛陽約八百餘里。漢時,一里約四百多公尺,故相當於距首都約三百數十餘公里。從幅員廣大的中國版圖來看,這算是很近的一段距離。而從東郡到曹操的故鄉沛國譙縣,其間距離也大約如此。 自從兩年前被任命為頓丘縣令後,曹操便任性而為,經常前去洛陽,有時則乾脆返回故鄉譙縣。 「隨意離開任地,無妨嗎?」 堂弟夏侯惇對返回譙縣來家造訪的曹操說道。 「沒關係。沒人理會這檔事。」 曹操答道。 「你未免魯莽了!」 「被你這個魯莽之人評為魯莽,倒也是一大快事。」 曹操笑道。 夏侯惇曾在盛怒之下殺了一個辱罵其師的人,當時他年僅十四,因而被稱為「烈氣之人」。今日從這個堂弟口中聽到「魯莽」之評,曹操只能苦笑。 「對了,我們的部曲操練得如何?可有鬆懈?」 曹操問起。夏侯惇挺胸回答: 「操練未曾鬆懈,不必擔心。」 「部曲」一辭源自隊伍單位「營」、「部」、「曲」、「屯」等,係由「部」及「曲」組合而成,主要指武力集團。原本是指官兵或私兵,但在那個時代,大都指私兵。 由於政局不靖,加上治安敗壞,所以地方豪族多擁有私人兵團。沛國譙縣的豪族以曹家及夏侯家為首,兩家又素有淵源,故而共同蓄養私兵。因此,曹操才會提起「我們的部曲」一事。 「有元讓在,我並不擔心。」 曹操說道。 曹、夏侯兩家之聯合部曲係交由夏侯惇負責訓練。元讓是夏侯惇的別名(字)。在禮儀上,避諱本名而以別名相稱。 「孟德兄,」夏侯惇亦以別名稱呼曹操,「孟德兄在朝廷獲擢升,方能使我族的聲望威震天下。」 「哈、哈,責任重大呀!」 「你是一族的棟梁,責任當然重大。與其偷暇返鄉遊玩,不如在洛陽多用心結交顯貴。」 「久未返鄉,孰料竟要聽訓。……不過,元讓,你要切記!較之洛陽顯貴,我們的部曲可靠得多了。不,應該說那才是世間唯一的倚靠。」 「所以你這次是為了視察部曲而返鄉?」 「正是!」 「那麼就讓我為兄操練一下部曲吧!」 「正如我所盼望。」 「請!」 夏侯惇起身朝馬廄而去,曹操尾隨其後。 曹操之父曹嵩實乃出身夏侯家。夏侯惇之父與曹操之父為親兄弟。曹操之父是曹家養子。收異姓之子為養子並不稀奇,況且曹、夏侯兩家是世交。 曹家自稱是漢高祖劉邦之宰相曹參的後裔。夏侯家則是高祖之太僕(牧場、馬廄、馬政之長官)夏侯嬰的子孫。然而,自後漢中期以後,兩家族皆漸趨沒落。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宦官。 所謂宦官,是遭去勢而喪失男性機能的人,專供服侍後宮之用。皇帝的後宮不容一般男子進入。後漢第三任皇帝章帝於十九歲登基,三十三歲駕崩,之後的十任皇帝皆幼年繼位。十人之中,最年長者為十五歲登基的桓帝。殤帝在出生後百日便登基,翌年駕崩;沖帝在二歲登基,翌年駕崩。他們皆由皇太后臨朝攝政,而能接近宮中女性者唯有宦官。 宦官於是逐漸接近權力核心而得勢。除了宦官以外,能跟太后談話的便只有娘家人,亦即外戚,故而宦官與外戚遂成為權力角逐的競爭者。最後勝利則往往由宦官取得。因為皇帝一易人,外戚便隨之汰換,但宦官卻永遠不必更替。 外戚中的竇氏、鄧氏、梁氏皆曾顯赫一時,但終歸沒落,甚至慘遭全族滅門。例如和帝便因不滿外戚專橫而借重宦官之力打倒竇氏。而在打倒外戚閻氏一族後,有功的十九名宦官皆受封為侯。普通的文武官僚鮮少封侯,但宦官卻反倒能輕易躋身貴族之列。 在獨裁體制中,獨裁君主常會重用受信賴的心腹。君主對宦官的信任常勝過一般士大夫。這是因為宦官經常跟隨左右,而且多是自幼即服侍皇帝者。士大夫皆有家族,須為家族做考量。宦官則不可能有子嗣,因此被認為能夠一心一意為君主設想。 ──當宦官可以出人頭地,並且能致富。 世人都這樣認為,而事實也是如此。若想要與朝廷或官衙打交道,唯一的方法便是透過宦官的穿針引線。上至求官覓職,下至販售物品,都必須借重宦官之力,而謝禮通常便是一筆重金。 因此,自願去勢者有之,將自己的幼子去勢者亦有之。 關於曹操的祖父為宦的原由,曹家及有親戚之誼的夏侯家皆絕口不提。 祖父曹騰自幼為宦,六歲便入宮陪伴太子讀書,由此可知當宦官並非出於自願。 顯然,那是因為曹家的家道中衰,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犧牲了一名年少子弟。士大夫對於宦官是半帶嫉妒半帶鄙視。尤其是當十九名宦官成為列侯時,士大夫的憤慨更是達於極點。 後漢王朝係由出身地方豪族的光武帝劉秀所建立,政權的基礎是地方豪族。他們終其一生都以能提高自身地位為奮鬥目標。相較之下,毫無門第可言的宦官卻輕易就能居於高位,甚至只要經由宦官的從中介紹,就連粗鄙的暴發戶也能輕易謀得一官半職,也難怪會引起士大夫的不滿。 曹家原本是地方豪族,但門下卻出了一個眾豪族所唾棄的宦官,實在是基於棄虛名而取實利的考量。 窮途之下的孤注一擲果然押對了寶,曹騰所服侍的太子終於登基,即順帝也。曹騰被任命為食祿六百石的小黃門,累升至中常侍,最後晉升為宦官中最高位的「大長秋」(皇后侍從長)。雖然這只是個二千石的官職,但油水卻多不勝數。 陽嘉四年(公元一三五年),順帝准許宦官收養養子並世襲其爵。這是因為順帝全憑宦官之力而登基,所以特別對宦官示恩。 身為曹家犧牲者的曹騰原已脫離了士大夫家庭,卻因此又能再度成為曹家人,而且還為家道中衰的曹家掙來了爵位。他被桓帝封為費廷侯。這一原已沒落的地方豪族再次成為顯貴,並從素有淵源的夏侯家找來一名養子。這個養子便是曹操的父親曹嵩。 宮中生涯三十餘載的曹騰侍奉過四位皇帝。許多事情都必須由他經手方可辦妥,所以油水也特別豐足。曹家因而成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大富豪。 在養子嵩生下長男操那年,官居宦官最高位的曹騰在洛陽辭世。據說,他看到了孫子的臉後,才安心地撒手塵寰。 曹操不記得祖父的長相。然而,根據族中老者描述,曹操長得不像生父,反倒像養祖父。其實,曹家與夏侯家世代通婚,曹操身上流有夏侯家的血液,所以長得像養祖父曹騰也不足為奇。 ──不僅面貌相像,連性格也酷似。大長秋(曹騰)也是偶有驚人之舉。 一名族中老婦如是說。 由於長年在權謀術數相互傾軋的宮中打滾,讓曹騰養成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性格,因而獲得「穩重」的風評。但是他偶爾會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舉措。 此次曹操悶聲不響地返回譙縣,或許可認為是酷似養祖父性格的一例。 ──祖父的舉動看似反覆無常,但細想起來,當可明白其中有一定的道理。 曹操曾經聽母親如此說過。 曹操跟堂弟並轡朝河邊的操練場而去。 前方來了一輛軺車。在那個時代,士大夫出門從事正式拜訪或旅行時都搭乘牛車,若是一般外出,則乘坐由一匹馬拉的輕巧軺車。為了方便眺望四方,車上不掛幕簾,由乘坐者自行駕御馬匹。 「那是子岳嗎?」 曹操問道。程家是譙縣的士大夫家族,主人名峻,字子岳。 雖然是同縣的士大夫,但因曹家出了宦官,所以讓程家瞧不起。由於久未謀面,加上距離尚遠,故而曹操才會向長居家鄉的夏侯惇提出此問。 「正是。」 夏侯惇答道。 一接近騎馬的兩人,程峻便停下軺車,雙手抱拳在胸作揖為禮。曹操與夏侯惇亦下馬作揖回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