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一八九年〉,董卓帶兵進入洛陽城,名為勤王、清君側,實為專斷朝政。 董卓的獨裁跋扈,殘忍不仁,成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起因。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一九○年〉,以袁紹為首的關東軍進兵討伐董卓,董卓焚燒洛陽,挾持漢獻帝西遷長安,「帝非帝,王非王」,東漢至此已算是名存實亡的政權了。 董卓這個人生來體壯力大,粗猛有謀,史稱他「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董卓壯年之際,正是西羌擾邊之時,他年少時即從軍,而且從一個行伍武夫做起,後來升遷為中郎將、前將軍,他的功名就是在討羌戰爭中而建立起來的。 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一八八年〉,馬騰與韓遂聯兵反漢,靈帝派左將軍皇甫嵩與前將軍董卓進討,擊退了馬騰、韓遂,朝廷於是對董卓另眼相看,處處倚重他,董卓的勢力於是更進一步膨脹起來。後來靈帝覺得董卓的野心太大,便要董卓交出兵權,董卓抗旨不從,靈帝只好委任董卓為河東太守,後來又任命為西涼刺史,讓他領兵固守邊疆去了。 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一八九年〉四月,靈帝駕崩,太子劉辯即位,何太后掌政,何太后兄何進任大將軍,掌朝廷軍事大權。由於何進看不慣朝中宦官恃寵擅政,於是便召西涼刺史董卓帶兵入京相助,欲一舉誅殺宦官,但卻給早有異心的董卓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董卓一面率涼州兵團朝京城前進,一面上書朝廷:「中常侍張讓等人,依恃先帝的寵信,胡作非為,天下都被他們搞得大亂,如今臣鳴旌擊鼓,奔向洛陽,請朝廷早日逮捕張讓等人,掃除奸邪弊政。」 後來大將軍何進密謀宦官不成,反被宦官張讓等人所殺,司隸校尉袁紹及曹操帶兵入宮殺盡宦官,朝內因此大亂。此時駐守在京城外的董卓見機不可失,加速率軍趁亂入朝。當董卓進入京城時,朝中大臣們曾阻止董卓入京,董卓就對眾公卿大臣罵說:「諸公大人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傾危不安,天子流亡,哪有什麼資格阻止我入京!」於是就冠冕堂皇的進入洛陽城。董卓進入洛陽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少帝,立少帝弟陳留王劉協為獻帝,讓獻帝成為他任意擺布的傀儡,之後更殺害何太后,實際控制了漢朝廷政權;第二件事乃用封官加爵的方式,收買士族名流。後來更自命為相國,大權在握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恣意妄為,成為皇宮中實際的皇帝。 從董卓緩以待機,趁亂入朝,立傀儡皇帝,迅速掌握實權乃至收買士族人心這一連串的作為,董卓不失為一有勇有謀的梟雄,但他掌權之後,卻放縱士兵燒殺搶劫、姦淫擄掠,自己則收聚財寶、奸亂宮廷、無惡不作,以至挑起其他諸侯的不滿情緒,爭相發兵討伐董卓;而董卓火燒洛陽更造成「舊京空虛,數百里中無煙火」的慘況,讓東漢兩百年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帝京,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變成了一片瓦礫廢墟,如此的作為,終被歷史評定為遺臭萬年、禍國殃民的大罪人。 【古學今用】 本篇並非討論董卓的作為,而是要從他善於等待機會,趁朝廷內亂的時候,將實權迅速掌握起來這方面來討論;董卓在面對朝廷許多掌有大權的公卿大臣,採取了側面迴避的方式,而非與之正面衝突,然後以冠冕堂皇的理由進入皇宮,並控制住「皇帝」這張王牌,然後逐步擴張自己的勢力,讓自己在朝廷中要風得風、要雨有雨,一時權勢遮天。 企業在面對財力、規模都比自己雄厚的競爭對手時,必須要讓自己的產品搶先進入該產品的市場,也就是致力於該商品在消費者腦海中的品牌印象,搶先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領導品牌,如此一來,與競爭對手所要相互比較的就是商品的好壞,而不是企業的知名度或是規模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