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上的換帖兄弟
結拜兄弟可以拉攏關係,相互提攜。袁世凱與李蓮英結拜,如魚得水;胡林翼與官文結拜,因為官文形勢比人強,得罪不起。 清代官場流行「拜把子」,以此作為依附攀援、拉攏關係的重要手段。民初人陳栩評論小說《如此官場》時云:「前清奧援(指暗中支持、幫助),每扥同譜(即拜把子)。」拜把子,即拜把兄弟,又叫「義結金蘭」、結金蘭之盟。 拜把子要辦「換帖」手續,即結拜的雙方要互換一份稱為盟帖、憲帖、蘭譜的書面文契,盟帖上寫有結拜人的姓名、年齡、籍貫、生辰八字,和家庭主要成員的姓名、官爵、職業等,並寫明「因交情日篤,友誼深厚,願結拜為異姓兄弟」云云。落款是結拜日期、結拜人簽名蓋章或按手印。 換帖手續完成後,雙方就成為「把兄弟」,又叫譜兄弟、盟兄弟、血兄弟等。如未舉行換帖手續,僅口頭表示願結為兄弟,則稱為口盟兄弟。 拜把子古已有之,是一種普遍流行的社會習俗。《歧路燈》裡說到清代官場拜把子之風的盛行:「如今世上結拜的朋友,官場上不過是勢利上講究,民間不過在酒肉上取齊。若是正經朋友,早已就不換帖了。」 ◎袁世凱與李蓮英結拜 為了拉攏關係、依附攀援,很多清朝官吏都使用拜把子的方式。乾嘉時,和珅權傾一朝,有些督撫為了依附巴結和珅,便與和珅府中的司閽結為把兄弟,以便其能為自己說好話。咸豐時陜甘總督樂斌,手下有一群品行不端的僚屬,他們結為把兄弟,互為黨援,合夥作惡。如筆帖式長祥,與樂斌的幸奴陳二結為兄弟,陳二便為長祥能當上知縣到樂斌那裡去遊說;又如陳二、皋司明緒、幕友鄧沛麟、和祥等人互相結為兄弟,排擠正直的官員張集馨。 晚清,胡林翼初授湖北巡撫,駐師江南;官文以將軍代理總督,駐江北,兩府將吏頗為不和,胡林翼很忌諱官文,便渡江謁見官文,結為把兄弟,執禮甚恭。袁世凱為了巴結大太監李蓮英,也與之結為把兄弟。 拜把子雖是「因交情日篤,友誼深厚」,實際不過是「以勢相結」,「是勢利上的講究」。清代官場上流行的「繳帖」規矩,就很能說明拜把子的不牢靠。「繳帖」規矩是:甲乙結拜為兄弟後,如果後來甲貴乙賤,二人又恰好同在一地做官,為上下級關係,即乙受轄於甲,那麼,乙就必須將當初換帖時所藏的甲的盟帖,繳還於甲。繳帖以後,乙便不能再與甲稱兄道弟,而只能行官禮了。也就是說,二人的把兄弟關係就此解除了。 ◎狗知道官場規矩 吳趼人的《俏皮話》寫了一則題為「狗懂官場」的寓言:有個耍猴的人疏於防範,讓猴子逃走了,所養的狗也隨猴逃走。猴與狗成了患難之交,彼此換帖結為把兄弟。一天,猴蹲在辣椒叢下,一個鮮紅的辣椒恰巧落在猴頭上。狗見後,急忙將換帖時所藏的猴的盟帖頂在頭上,對猴子叩頭請安,聲言要「繳帖」。猴問原因,狗說:「如今大人高升了,戴了紅帽子,卑職照例繳帖。明日卑職再送一份門生帖子過來吧。」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也以描寫清代官場把兄弟之間互相出賣、嫌把兄弟窮而不承認有換帖關係等「怪現狀」,深刻地揭露了拜把子的虛偽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