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年代到九○年代之間出生的人雖然有不景氣和失業的問題,或是無法恢復經濟繁榮,但大家畢竟沒有經歷過創傷性的歷史事件,那麼為什麼Me世代竟然會承受這麼多的焦慮和痛苦?這樣的情況真是既奇怪又矛盾,我們不像以前的人經歷過世界大戰,而且從九○年代以後也不再有核武威脅了(恐怖主義算是這波憂鬱潮之後發生的)。Me世代從來沒有被強迫徵召去打仗,健康照顧和社會安全都比以前好,這代表大多數人都將會活得更老、更好。高中程度以上的人比以前多,少女懷孕的比率和犯罪率都比九○年代初期低。 從各個角度看來這都是歷史上最好的時代。想想我們這個世代獨享的好處:電視、手機、更進步的醫療、電腦、更普及的教育、比較不用勞動、擁有更多自由的機會、有能力搬到另一個自己喜歡的都市。當然,最後兩項也暗示了現代人必須面臨的問題:這種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的傾向,讓人們擁有過多、過大的自由,同時意味著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有自我主張,過度強調自我的結果有好有壞:當我們似乎獨立而強悍地自給自足,卻也同時陷入深深的失落之中,因為除了自我,我們的生命沒有其他重心。Me世代在這個越來越難找到好工作和好房子的時代,被教導著要對生命有更多的期待,結果就是爆發傷身又傷心的嚴重焦慮症與憂鬱症。
孤單又孤立 我的朋友彼得在大學畢業後搬到芝加哥北邊的一間公寓,同年秋天,我去拜訪他,卻發現他似乎過得不太快樂,他幾度跟交友廣告上認識的女孩約會,但情況都糟到不行,有一次甚至有人當面嫌他長得太醜。彼得的大學同學大部分不是還住在學校附近,就是分散到全國各地去念研究所了。他在公寓裡對著我苦笑地說:「我週末的時候就只能看看有線電視播放的電影度日。」 他並不是唯一陷入這種窘境的人。現在說自己孤單的美國人比起一九五七年多了四倍,在《獨自打保齡球》這本書裡,作者羅伯特•普南描述了各種大家一起從事的社會連結活動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減少,我們越來越不參加社團或社區組織,也比較少邀請朋友到家裡聚餐,不太跟鄰居串門子,這和以前享受社交的年代是無法相比的。 我們非常渴望跟別人有情感連結,希望擁有「像女性一樣溫暖的人際關係、垂手可得的鄰居情誼、能讓人融入其中的歸屬感以及穩固的家庭生活」,不過如果用飢渴來打比方,我們和別人情感關係營養不良的狀況是因為我們持續吃垃圾食物,像速食訊息、電子郵件和電話……等,我們終究沒有吃進像「真實地與人接觸」這類的健康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