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之1)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二二八年)春,漢中山地上一支八萬人馬的大軍向北推進。他們要北伐曹魏,光復劉漢,進行一次義薄雲天的神聖之戰。 漢中山地溝溝壑壑,坡陡谷深,道路十分難行。只見山上溝底不是車輛輜重,就是步騎人馬,滿山遍野,馬嘶人叫,熙熙攘攘,十分擁擠。 然而隊伍長而不亂,令行禁止,集散有序。只聽﹕嚴鼓一通,步騎悉裝;二通,騎兵上馬,步卒結陣;三通,隊伍前進! 隊伍中還見色旗五面,指揮進退。色旗分別代表各種狀況:見溝坑揭黃旗,遇衢路揭白旗,逢水澗揭黑旗,入林藪揭青旗,見野火揭赤旗。 軍中旗鼓相應,行則魚貫,立則雁行。 這是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能征善戰的隊伍,他們的統帥,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 亮字孔明,人稱「臥龍先生」。這一年才四十八歲,正是壯室之秋,宏圖待舉。 此時他正坐在四輪車上。他的背後是一面帥旗,上書「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左右是兩面彩旗,左書﹕「破魏滅曹」;右書﹕「光漢復劉」。兩位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虎翼將軍張苞執矛橫刀,策馬緊隨在後。 推車使者羅安,年紀五十上下。他跟隨丞相十幾年,是一個稱職的車夫。此刻在萬馬軍中為丞相推車,更是精神抖擻。 孔明綸巾羽扇,素衣皂絛,飄然而坐,卻臉色莊重。他望著坡上溝下的千軍萬馬,心事重重。 為了這次北伐,他精心籌畫、準備了好幾年。建興三年,為解後顧之憂,他曾親率大軍,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地,七擒孟獲,平了南中。之後又是積穀練兵,調整軍務,上表出師,這才有了今日八萬大軍的北伐。 漢中今春乾旱無雨,乾涸的土地一片荒涼。大軍過後,沙黃土就被碾成一層薄薄的粉末。北風吹來,立刻捲起漫天的煙塵,把大軍掩沒在無邊無際的塵霧之中,前看不到頭,後看不到尾。 孔明羽扇一指,問道: 「前面是什麼地方?」 隨軍長史楊儀見問,急忙策馬來到丞相車旁,拱手答道﹕ 「回稟丞相,前面就是沔陽,過了沔陽就是陽平關。再三天行程就到曹魏的前線,可以與敵交戰。」 楊儀也是年近五十的文臣,職授綏軍將軍,一向才幹出眾,辦事幹練,孔明特地把他調到軍中擔任長史。 出征以來,軍務節度,糧秣調撥,被他理得有條有序,一清二楚,未見半點差錯。孔明對他十分讚賞。 眼下孔明只是揮扇一指,隨便問問,他就答得這樣詳細,更使孔明心裡滿意。 「楊長史,故驃騎將軍馬超墓地就在沔陽,不知離這還遠不遠?」孔明忽然想起了故人。 「是的,馬將軍的墓離這不遠。馬將軍是章武二年去世的,享年僅四十七歲。」楊儀回答得更詳細,並為馬超早逝,臉上顯出沉痛之色。 孔明曲指一算,馬超逝世竟有七個年頭。不由長嘆道﹕ 「想當年馬將軍一家二百餘口,被曹操所誅將盡。將軍掛孝起兵,殺得曹賊割鬚棄袍,嚇得曹兵聞聲喪膽,當年威震潼關,何等英雄氣概。未料壯志未酬,英年早逝,竟成千古遺恨,真是可悲可嘆!」 當即傳令,兵到沔陽暫駐一日。又令馬超從弟平北將軍馬岱掛孝。他要親自祭墓。 馬超墓地處沔陽城北山坡之上。將軍墓荒廢已久,日久未修,已經淪成一片平地,好似無主之墳。只有一塊石碑孤零零半掩在枯草之中,墓碑上卻書﹕「漢嫠鄉侯驃騎將軍馬超墓」。 孔明見狀,只感內疚。將軍生前立下豐功偉績,死後連一個像樣的墓園都未能為他修建,真是虧待了英雄之靈。但是眼下北伐在即,連活人都照應不周,實無財力為將軍建造墓園,只有暫且委屈將軍了。 「維大漢建興六年三月初五日,武鄉侯、丞相諸葛亮,謹陳祭儀,親祭故驃騎將軍馬超……」 孔明親讀祭文,才唸了一句,掛孝跪祭的馬岱就淚如泉湧,放聲痛哭。身後陪祭將士,也都一片唏噓。 孔明更是百感交集。回想入川之初,主上英明,臥龍鳳雛相得益彰,五虎上將各獨當一面,真是龍雲濟會,群英一堂,一派繁華景象。到如今,先主駕崩,鳳雛折翅,關羽走麥城,張飛喪閬中,黃忠、馬超相繼逝去,能征善戰的良將只剩下白髮皓首、年近七旬的老將趙雲了。 想到此,孔明心裡不由一片空虛。此番北伐,到底有幾分把握,能否一舉戰勝魏軍,佔領關中,收復長安,實未可知。 唸罷祭文,他又不禁回頭掃視身後的各部將領。只見老將趙雲以下,還有鎮北將軍魏延、前軍都督張翼、牙門將王平、安漢將軍李恢、副將呂義、車騎將軍劉琰、右將軍高翔、奮武將軍馬忠、撫戎將軍張嶷、平北將軍馬岱、副將廖化、揚武將軍鄧芝、前將軍袁林等。再後面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將。 參軍馬謖以下,是長史楊儀、行參軍向朗、從事樊岐、典軍書記樊建、令史董厥等。 左右護衛使是關興、張蒼,他們分別是關羽、張飛的兒子,連這兩個才成年的大娃娃也都隨軍出征了。 連年征戰,損兵折將,蜀中良將所剩無幾,所喪精英不下三分之一。這都是幾十年之內所收攬的四方豪傑,不是一州一郡所能集成的呀!如果再過幾年,就會損失三分之二,將來靠什麼人去破魏滅曹,光復漢室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