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之1) 2 六軍將領、副將,以及所有雜號將軍和文職軍吏都被召來參加這次會議。寬敞的中軍帳,加設了許多坐椅。 眾將擺班而坐,個個精神飽滿。 孔明見眾將坐定,就起座拱手道﹕ 「亮受先帝三顧之恩、託孤之重,深感光漢復劉,時不可待。此次出征,承蒙皇上恩准,眾位協力,已成大勢。然而北伐面臨強敵,勝負難定。進兵之策,還欠周全。今請各位將軍,出謀獻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共定大計,以圖破敵。」 不料、孔明話音剛落,眾將都齊聲回答: 「丞相雄才大略,早已成竹在胸。我等但聽調遣,定能百戰百勝。」 孔明不由臉色一沉,深感不安。雖然他對此次北伐的作戰方略,反覆作了精心策劃,甚至連行軍路線和攻城奪地的戰術細節,也都作過細心的安排。然而智者千慮,難免一失。眾部將只依賴統帥調兵遣將,自己不動腦筋,凡事不持異議,這將使統帥者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和疏漏。他真希望有人對他的方略和戰術細節提出異議,甚至提出完全相反的意見。不管他的意見對不對,可行不可行,他都願意認真聽聽仔細研究。 可是他的德望,他的雄才大略和百戰百勝的偉大天才,實在令人敬佩,他的每一句話都令人信服。 他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火燒赤壁,借荊州,取西川,定漢中,平南中。二十餘年來,以弱戰強,以少勝多,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對他的戰略戰術,誰還能有異議呢?誰的智慧還能超過料事如神的丞相呢? 眾將領已經形成一個信念,那就是﹕聽丞相調遣,就是勝利。不聽丞相的話,不依丞相計,就可能失敗。 中軍帳內,大小將領都說不出不同的作戰方略來,對丞相的計劃也看不出有什麼漏洞。他們一向都是聽令丞相調遣,斬關破陣,攻城奪地。對丞相的方略有什麼缺陷,連想都不願去想。 孔明只好望著鎮東將軍趙雲微笑致意,他想請這位白髮老將開個頭。 趙雲會意,就微笑說北伐大略想必丞相和謀士們謀劃已久,該不會有何不周之處。大戰在即,就不必再費口舌。他認為眾將只要踏實執行丞相的將令,就可以無往而不勝。 這不是他在眾將面前阿諛奉承,討丞相的好,而是他的肺腑之言。 想當年,他保先主劉備東吳招親,軍師孔明給他三副錦囊。他單槍匹馬,依計而行,刀斧叢中,萬無一失。教那鬼計多端的周都督,陪了夫人又折兵。 他跟隨丞相二十餘年,經歷大小七十餘仗。丞相用他,得心應手;他依丞相計而行,也從不落空。軍中稱他是「常勝將軍」。他和丞相可以說是相映生輝,相得益彰。 「趙老將軍言之有理,就要與敵相接,還請丞相發令,調遣各部人馬分路進兵就是。」長史楊儀也覺得,臨戰再與眾將商議進兵之策,沒有必要。 「既然眾將沒有異議,就請丞相發令,兵貴神速呀!」參軍馬謖也催孔明不要浪費時間,他覺得丞相這是「謀而不斷」。 眾將立功心切,也都紛紛請求丞相發令。 孔明雖然召集眾將商議進兵方略,想聽眾將有何異議,這是他辦事謹慎的一貫作風。但對自己謀劃已久的戰略也深信無疑。現在他見眾將也是一片贊同之聲,就更加相信自己的謀略正確無誤了。 他又掃視一遍帳下的大小將領,把手伸向令筒,就要拔令箭發令進兵。 「且慢!」帳中忽然有人大叫。 這一叫,聲驚四座。眾將循聲望去,說話的是鎮北將軍魏延。 魏延身長八尺,臉如重棗,聲若洪鐘。他在蜀軍中的地位,是與趙雲相當的「鎮」字號將領。加上勇猛過人,屢建戰功,又善養士卒,在蜀軍中很有威望。但他秉性高傲,瞧不起旁人,與眾將多有不合。 孔明見魏延有話要說,就收回發令的手,羽扇一搧微笑道﹕ 「魏大將軍有何高見,快請講呀!」 魏延起座出班,在孔明面前深深一躬,大聲對眾將道﹕ 「聽說咱們的對手,是曹魏的安西將軍夏侯楙。他是曹操老賊的女婿,怯弱又沒有智謀,從來未經大戰,憑著裙帶關係督軍一方。對這樣的無能之輩,我們可以出奇制勝。」 長史楊儀一向與魏延不合,聽他口出大言,十分反感,就追問道﹕ 「不知魏大將軍有何妙策,可以出奇制勝?」 魏延不與楊儀理會,只是面對丞相,正色道﹕ 「給我精兵五千,載五千人馬的糧秣,直接從褒中出發,沿秦嶺向東,到子午道後向北,不過十天工夫,就可以到達長安!」 「從子午谷進兵?」孔明聽罷大吃一驚。他知道子午谷乃險絕之地,人馬根本不能通行。而且峽谷百里,孤軍深入,實是一步險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