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教育願景2 這是咱們的學校?(上) 昔日溫馨的師生畫面,不知不覺在抗議聲中模糊褪色,師生關係質變為知識買賣,同學情誼在競爭格鬥中游移不定;為了建立日後優質的社會,重拾溫馨,在每個人心中萌芽。 你知道元宵節提燈籠的由來嗎? 相傳正月十五日是古代私塾學生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當天晚上每一位學生都必須提著一盞燈籠回到私塾,由夫子慎重地一一把燈點起來。這個動作不僅象徵學問的傳承,透過火光的燃燒,也意味著老師祝福學生未來有遠大光明的前程。古代師生間的親密關係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也有句俗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我們周遭,更曾流傳過許多類似以下的感人小故事:學生有困難,老師如何無私的給予幫助,最後學生功成名就,回到家鄉答謝老師,卻發現老師雖已身軀佝僂,依然無怨無悔地在講台上燃燒自己、將青春年華全部奉獻給下一代…… 但是,如此溫馨的畫面,還是當今校園的寫照嗎? 最近一件轟動社會的案子,是某私立大學學務長控告學生在網路上公然誹謗,因為他再也受不了學生在網路上無止盡的謾罵,因此終於採取法律行動。 另一件鬧得滿城風雨的新聞,則是臺中一所國中的校長為了實施協同教學,強行將老師的辦公桌搬進教室,引來全校老師集體罷課抗議。 我們也看到有老師因為開運動會意見不合,而與校長發生爭執;老師因為體罰學生而挨告;學生在畢業典禮後圍毆老師;老師對學生性騷擾;家長會挾其勢力要求包攬學校工程…… 師生、師長(老師與校長)、親師(家長與老師)之間反目成仇,淡化了過去溫馨和樂的校園氣氛。我們的學校生了重病,而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問題出在現代社會的觀念已經將教師的角色從「經師」轉換為「知識的提供者」,甚至是「販賣知識的零售商」,師生關係也變質為知識買賣的關係,成為一種商業行為,而「顧客說」的興起,也是促使校園商業化的主因。 日前我參加一項學術研討會,會中如火如荼的討論如何進行以服務顧客為導向的學校運作,令我嘖嘖稱奇;試想:若知識的傳授變成了商業行為,學生也變成學校的顧客,傳統的師生關係怎能繼續維持?你怎能期待滿腦子只想著商品是否物美價廉的顧客,與你建立買賣之外的親密關係? 加上升學主義盛行,補習變成一種正常現象,連帶使得教師傳授知識的行為被窄化為金錢的往來,學生當然不願意再尊敬老師。 再看老師與校長間的關係。教育部為了強調老師的專業自主,鼓勵老師成立教師會,卻被部分有心人士將教師會扭曲為與學校抗爭的權力工具,深化了教師與學校間的對立;大學法將大學校長改為遴選制,也被誤解為選舉制,惡質的選舉文化被帶進校園,候選人為了當選,只好期約賄選,允諾支持者在當選後出任要職。 校長選舉也讓老師變成校長的「頭家」,校長只能聽命於老師,師長關係於焉走樣變調。最近國中小學和高中職校長的產生亦改採遴選制,大學選舉的惡行惡狀恐將被帶進中小學,後遺症難以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