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蘿蔔、信仰及觀光
「高野山好像有七年以上的醃蘿蔔唷。」 「不會吧!這年頭還有?」 「聽說是在總本山的金剛峰寺。要不要去?」 「當然當然!」 兩三年的已經很少見,更何況是醃了七年,實在難以置信,但這是《朝日新聞》出版部的攝影師F先生告訴我的。他是比叡山小和尚出身,因此這消息的可信度很高。他連住宿都幫忙安排妥當,我立即出發前往。 高野山的開山祖師弘法大師侍奉佛祖,認為修行者應戒奢華,連用餐也制定「一湯一菜」的戒律。 醃蘿蔔的出現雖然晚於弘法大師,但「一菜」後來就改用醃蘿蔔,粗茶淡飯的規定也一直遵守到現在。這麼說來,也許真可以在高野山吃到世上稀有的「七年漬」。 為了尋訪這「夢幻醃蘿蔔」,我搭了東海道新幹線、南海電鐵高野線,還有登山纜車,終於抵達高野山頂。 這時正是寒冷的旅遊淡季,從纜車下來的只有幾個參拜者,不見觀光客。 搭計程車時,年輕司機一眼就看穿我是個沒什麼信仰的人。 「您是來採訪什麼的?」 突然被這麼一問,我吃了一驚。 「嗯……我是來採訪醃蘿蔔的……」 「什麼嘛,Konko啊!」 「這裡的醃蘿蔔叫做Konko嗎?」 「我們從小就這樣叫。說醃蘿蔔也懂。我們不太喜歡Konko呢……拿它當配菜,總會有種淒涼的感覺哪。」 Konko給人淒涼的感覺啊,司機這麼喃喃自語了好幾次。 「醃了七年的Konko,到底是什麼味道?好吃嗎?」 「不知道呢,沒吃過……」 車子在總本山的門前停了下來。 「要不要等您?」 「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不必了。」 我這麼回答,司機一付早就料到的神情。 我從旁邊的玄關轉往廚房的方向。 從前是女賓止步,現在都開放了,但寺裡總管廚房或在寺內工作的人還是男性。負責這些工作的人稱做「納所先生」。 金剛峰寺的納所先生是清水三郎。他是廚房總管。 「嗯……超過七年的醃蘿蔔啊?有啊。我找人拿出來。喂,那個誰啊,幫忙把那個最久的醃蘿蔔拿出來吧。什麼?沒有?丟掉了?!」 聽說去年十月在整理醬菜甕時把老東西丟掉了。 納所先生好像不肯相信似的,親自跑到擺著醬菜甕的地方確認。我也借了木屐跟著去。 果然沒了。 「好可惜!以前真的有。味道?是會鹹啦,但大概是吃久習慣吧,並不會太死鹹。也許稱不上好吃,味道卻很獨特。顏色則像麥芽色,偏黑。我想不是刻意醃成七年漬,而是偶然剩下的吧。」 夢幻的七年漬終歸是夢幻。 退而求其次,我嚐了兩年漬。顏色跟老木頭一樣深,稍微偏鹹,但嚼勁、口味都和市面上販賣的不一樣,充滿古早味。 「您投宿的是赤松院吧?」 不曉得是怎麼聯絡上的,他居然連我投宿的地方都知道,真令我吃驚。 「赤松院的醃蘿蔔也是自製的,藪本明隆住持對以前的事都很清楚……」 告別了金剛峰寺,走出寺門,剛才的計程車司機還在。 「七年漬沒了?!真可惜啊。對了,您有沒有參觀天皇陛下的浴室?沒有?!很氣派喔。來到這裡沒去參觀天皇浴室,那可不成。聽說造價三千萬哩。」 「三千萬?!」 「用的全是沒節眼的高野嘛。不上漆。即使在產地這裡,大棵的高野也少見,光是要找齊木材就很費工夫呢。」 從七年漬醃蘿蔔到天皇浴室,實在是離題太遠了,但還是回金剛峰寺去參觀那間浴室。 穿過一般遊客不能通行的往內殿走廊,打開上鎖的門,再前往另一條走廊。 聽說昭和五十二年四月十八日天皇巡經高野山,駐蹕一夜,這間浴室便是為此興建。 通過「御居室」、「御寢所」,來到了「御浴室」。 一打開浴室的門,馬上就聞到木頭的芳香。據說高野樹脂多,防水性佳,因此最適合做成浴槽或打造船隻。但它的生長速度緩慢,加上戰後大量採伐,近年愈來愈少,價格一路扶搖直上。 浴室比想像中來得小;大概因為四面全是白木和白牆,有點像舉行儀式的場所。但這可是只為了使用一次而特地打造的昂貴浴室。 但我想三千萬造價的傳言還是有點言過其實吧…… 素描時發現有些地方被人摸得很髒。 導覽的女職員說: 「那是因為參觀者都喜歡伸手去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