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一二七年,宋徽宗、宋欽宗這一對父子皇帝被金兵擄走,北宋滅亡。北宋首都,號稱人間天堂的東京(又稱汴京,今之開封),成了孟元老魂縈夢繫的一種鄉愁。當這位北宋遺老談起東京的繁華盛景,竟然無人相信。他說:「近與親戚會面,談及曩昔,後生往往妄生不然。」因此激使他提筆追憶前塵往事,寫下了《東京夢華錄》這部懷舊作品。
《東京夢華錄》以報導文學的筆法,描繪東京城的街道商鋪、酒家茶坊、飲食菜餚、從業人員等等,有到酒店裡獻唱賣藝的妓女,有到酒店裡替人換湯酌酒的街坊婦人、有在「望火樓」眺望的防火士兵、有婚喪喜慶到左鄰右舍敬茶幫忙的熱情市民,有從手臂到肩膀疊著約二十盤菜的餐廳送菜生,處處令人嘆為觀止;民俗節慶也是令人耳目一新,清明節時,東京市民紛紛出城,「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盃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這簡直像日本的〈櫻花祭〉;中秋節時,女士們競相望月穿針,穿得過針孔,便能「得巧」。或是將蜘蛛放在小盒子裡,觀察它們是否織網,如果織得又圓又正,也算「得巧」;其他的節慶各皆熱鬧繽紛,不勝枚舉。
從《東京夢華錄》及所注解的史料看來,東京雖然相隔九百多年,但許多的民俗卻彷彿就在我們眼前,譬如:新娘出嫁前一日,女方要先往男方家裡「鋪房」(台灣習俗稱為安床),新娘子下車前要撒榖豆、要跨鞍而過(台灣習俗為撒鹽米、跨瓦或跨爐而過);生兒滿月要落胎髮,滿周歲謂之「周晬」(台灣謂之「度晬」);元宵節時「浮圓子」(煮湯圓,台灣稱為浮圓仔);端午準備粽子、紫蘇、菖蒲、桃柳,插艾草於門上;中元節搬演〈目連救母〉雜劇、焚燒錢山、設孤魂道場……,在今天看來,有些習俗似曾相識,有些則是耳熟能詳。
這些源遠流長的節慶習俗,不論源起於何時,至少在《東京夢華錄》中,我們可以一覽其全貌。在歷史長河中,宋朝是個中繼站,孟元老在懷舊情結的驅使下,無意間為我們做了一場精采的實況轉播,讓我們有機會進行這一趟大開眼界、處處驚豔的民俗文化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