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放慢,腳步不放慢 文/洪蘭
我原是法律系的畢業生,所以養成了遇事追根究底的習慣;又遺傳到我父親執著的態度,凡認為是對的事情會一直做下去。因為平時很忙,只能硬從忙碌的生活中擠出有限的時間翻譯或寫作,所以當我看到短短十年間所寫的序和導讀,竟然已經厚到可以集結成冊時,不免有點吃驚。古人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想不到每天早上固定翻譯或寫一點文章,竟然也有這樣的成績。
我當然很高興,只是遺憾父親沒能來得及看到這本書的出版。妹妹告訴我,一年多前父親住院時,她曾把我的第一本書《講理就好》念給父親聽,雖然那時父親已不太能說話了,但是他一直微笑著聽她念。這件事對我是莫大的鼓勵。自從去美國改行念實驗心理學後,心中一直因為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而覺得愧疚,如今知道父親對我寫的東西表示讚許,總算放下心中的一顆大石頭,更決心要好好的寫,把我所讀的書盡量化成淺顯的文字,將科學的知識傳播出來。
這本書分四大部分,包括我回國十二年來為心理、教育、腦知識和生命科學類專書所寫的譯序、導讀和推薦。剛回來時碰上台灣在流行「前世今生」,真是如火如荼,連嘉義這種小地方都不能倖免。學生成天不讀書,腦海中思索的不是他今生要做什麼,而是他前世曾經做了什麼。當時看到這種情形非常憂心,覺得要改變這個趨勢只有靠提昇全民的科學知識才有可能,因此努力的把國外的新知介紹進台灣來。接下來幾年是我翻譯最勤的幾個年頭,也是在課堂上逼學生看課外書最厲害的時候,一學期要求學生看八本書(一學期有十六週,兩週看一本中文書我認為不過分,卻被學生告進校長室,幸好校長很明理,僅把我找去說「不要操之過急」)。回國久一點後,慢慢發現不讀書是這個社會的風尚。大家見面不是談你最近看了什麼好書,而是談買了什麼股票、作了什麼投資,如何快速的錢滾錢。所以當時一起下海翻譯的幾個朋友就氣餒了,又陸續回到實驗室去搞本行,只有我因為遺傳父親的脾氣,仍然繼續做下去。不過態度就從「逼學生看」到「有一天你想看時,有書在那裡給你看」。
我慢慢了解「觀念」的改變是最困難的事情,基本上需要一個世代的工夫,只要看美國現在終於把上學時間延後一個小時就知道了,這是二十年遊說的結果!雖然學習和睡眠的關係已經非常的明確,但是,即使面對著證據,一個人還是需要二十年才能轉變他的觀念(難怪觀念的改變叫洗腦)。因此,我開始把科學教育當作志業,在書報雜誌上寫專欄,去中小學演講,盡量把我認為對的知識傳播出去。當我不急著要看到它的功效時,它的效果反而顯現出來。
我發現父親教我的「心思放慢,腳步不放慢」的確是一個好的人生態度,我越來越喜歡我的生活了。每天清晨起來翻譯,然後去上課,空閒去演講,宣揚閱讀的好處,沒有絲毫浪費時間,它的成果就是現在要出版的這本書。想到父親平時教誨我們「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如果當時不寫,現在怎麼會有這本書出來呢?很多時候,只要肯耕耘,一定會有收穫,不必刻意強求。
我把這些序文重新修訂一遍,將此書獻給我的父親,感謝爸爸的身教與言教,使我成為一個有用之人,我也會盡我的力讓我的學生成為有用之人,再把這個理念傳下去。一個人不論他的天賦是什麼,都要努力為這個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如果人人都有這個理念,都願意盡他的能力為後人留下更好的生活環境,那麼這個世界就大同了。屆時,不需法律來規範人的行為了,講理就好。
(本文摘錄自《打開科學書-講理就好Ⅱ》作者自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