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刊日期:2012/04/09
2期 愛上國學大師的國文課

本期焦點


定價300元 優惠價270

要寫好文章,必須先有鑑賞作品的能力。要有鑑賞作品的能力,不能不先從閱讀名家佳作開始。閱讀名家佳作,一定要細心、用心。如果囫圇吞棗,那無異是食珍饈而不知味,入寶山而空手回。

國學大師吳宏一教授,精心選錄十五篇民國初年的現代名家散文,包括:魯迅〈自言自語〉、劉半農〈餓〉、許地山〈落花生〉、冰心〈寄小讀者(七)〉、周作人〈故鄉的野菜〉、朱自清〈月朦朧,鳥朦朧,簾捲海棠紅〉、胡適〈差不多先生傳〉、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巴金〈海行雜記二則〉、林語堂〈春日遊杭記〉、郁達夫〈故都的秋〉、茅盾〈白楊禮讚〉、沈從文〈桃源與沅州〉、老舍〈我的母親〉、豐子愷〈口中剿匪記〉,深入解讀每篇範文的構思、風格、文字運用及作法,並對作者創作此文的時代背景或個人境遇加以說明,同時例舉其他相關體裁的作品來作呼應,有助於讀者了解文章的意涵與旨趣。

吳宏一指出,民國初年的著名作家,勇於創新,風格多樣,對後來文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他們的著作,值得我們細心閱讀,用心體會。本期電子報選摘第15講:豐子愷〈口中剿匪記〉,透過吳宏一教授的精闢導讀與賞析,能幫助我們從中培養鑑賞作品的能力,認識文章寫作的技巧。

【作者簡介】吳宏一

臺灣高雄人,一九四三年生。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臺、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臺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家文藝獎(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作品曾被選入台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第6期 部落文化與歷史書寫
第5期 傾聽歷史的叮噹聲
第4期 洞見真正的矽谷精神
第3期 改變人生的幸福科學
第2期 愛上國學大師的國文課
第1期 被中國歷史忽略的商道智慧
經典範文

豐子愷〈口中剿匪記〉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齒拔光。為什麼要這樣說法呢?因為我口中所剩十七顆牙齒,不但毫無用處,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淺。現在索性把它們拔光,猶如把盤踞要害的群匪剿盡,肅清,從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樂業。把我的十七顆牙齒,比方一群匪,再像沒有了。不過這匪不是普通所謂「匪」,而是官匪,即貪官污吏。何以言之?


精采解讀

吳宏一:文王秉德、武王伐紂的歷史故事,用在這裡真是幽默風趣

豐子愷把拔牙比成剿匪,亦莊亦諧,夾議夾敘,既幽默風趣,又言之成理。全文分為五段,雖是記敘文,卻以議論說理的方式,層層推進。第一段先是破題,說:「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齒拔光。」然後自己馬上提問讀者「為什麼要這樣說法呢?」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是古文中常見的一種作法,可是經作者用剿匪來比喻拔牙,卻令人有推陳出新之感。


作法賞析

吳宏一:描寫剿匪的部分比描寫拔牙更精彩

在避亂逃難的歲月裡,在抗敵剿匪的口號中,作者一定看到了不少貪官污吏的苛政,和不公不義的事情,所以在拔牙的時候,有感而發,有為而作,藉剿匪來比喻拔牙。作者善於敘事說理。敘事時要言不煩,前後寥寥幾句,就把拔牙始末交代得清清楚楚,而說理的部分,則設問自答,層層推進,說明拔牙和剿匪的並列關係,


思考與練習

一、豐子愷〈口中剿匪記〉這篇文章無論敘事或說理,都各有
  妙處,你能分別加以說明嗎?
二、把拔牙比作剿匪,你以為恰不恰當?除此之外,你以為作
  者還有其他的言外之意嗎?請就所知加以說明。
三、請你參考〈口中剿匪記〉,改用敘事兼抒情的體裁,寫一
  篇〈拔牙記〉。


作家特稿

析論〈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同樣用詩的語言來寫景抒情,但由於兩人的性情不同,因此所表現的內容情意也就隨之而異。俞平伯在槳聲燈影裡,完全是憑靠自己個人的感覺,跟著感覺走,聲色香味等等各種不同的感覺,充斥在字裡行間,寫的是「昵昵兒女語」,細膩而委婉,頗似《紅樓夢》中人的情境語言,而朱自清則較為理性清醒,細膩中有清勁之氣。


延伸閱讀

作文課十五講


九歌《100年散文選》


九歌《100年小說選》


有趣的中國文字
寫作滿分王
東方好作文-50本文學名著引導寫作 + 成語故事

焦點人物

文化采風

生活補給站

得獎推薦

★人間福報「2011養心書單」推薦
鄭石岩《活出自己的如來》
鄭石岩《生活軟實力》
林白夫人《來自大海的禮物》
★HKDA Global Design Awards 銀獎
林夕《十方一念》

活動快遞

影音分享


 地址:台北市南昌路二段81號6樓.TEL:(02)2392-6899.FAX:(02)2356-4929.服務信箱:ylib@ylib.com訂閱/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