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生命發展的階段
捌、道德發展的歷程
==================
一、Lawarence 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
(一)他的道德發展之研究,著重在學齡兒童以後的階段,他把道德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二)其基本觀念源自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階段:
1. 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0—2歲。
2. 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歲。
◆ 前概念思考(Preconceptual thought)2—4歲。
◆ 直覺思考(Intuitive thought)4—7歲。
3. 運思期(Operational stage)7—16歲。
◆ 具體運思期(Conrete Operational thought)7—11歲。
◆ 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thought)11—16歲。
二、道德發展的階段
(一)前習俗成規階段(preconventional level )︰兒童對於好壞、對錯完全視大人的反應或事情後果來決定。這可以包括兩個階段︰
1. 懲罰和順從的取向(the punishment and obendence orientation)。
2. 工具相對主意取向(the instrumental realtivist orientation);兒童用互惠、交換、公平的觀念來看人與人的關係。
(二)習俗階段(conventional level )︰開始注意社會秩序,忠實於社會秩序,把維護家庭、社群和國家看成是他的責任,這又可分成兩個階段︰
1. 人際和諧或好孩子的取向(the interpersonal concordance or good boy-good girl
orientation)。
2. 法律與秩序的取向(the law and order orientation)。
(三)後習俗、自主和講理的階段︰
1. 社會契約和守法的取向(the social contract, legalistic orientation)。
2. 普遍倫理法則(the 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 orientation)。
三、教學上必須考慮的原則
(一)教學必須循序進行,對於道德發展在第一階段的孩子,不可能直接教以第五階段的道德觀念。
(二)因此,道德教學必須了解孩子目前發展的階段。
(三)教學的原則︰
1. 揭示比現在道德發展高一層的道德觀念。
2. 對兒童現有的道德觀念結構,提出問題,提出其矛盾,引發孩子對目前見解的質疑。
3. 形成交流、對話的氣氛,產生比較,做出進一步的判斷。
四、結論
(一)生命教育中有關道德的發展部份,必須配合孩子認知的發展和道德發展的階段,設計教材及教學方法。
(二)Jean Piaget的認知理論︰
1. 先驗或圖式(schemas)︰它是個人與環境互動所產生的方略。
◆ 同化(assimilation)是新經驗的納入。
◆ 順化(accommodation)是改變個人智力結構,以適應新發生的經驗。
2. 經驗提供孩子訊息,這些訊息一時無法充分處理,於是順化而形成新的圖式。
3. 在教學上,經驗與訊息同等重要,特別是生命教育方面。
五、作業
(一)國小低年級的兒童,其道德發展屬於哪一階段?中年級屬於哪個階段?高年級又是屬於哪個階段?請分別討論後,說出具體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別就你所任教的年級(國小或國中或高中),列出本學期道德教育的主題和教學活動,並與小組成員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請討論道德教學的原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目前一般生活和社會問題中,哪些應列出生命教育進行教學,請討論並依發展的階段列出項目,愈詳細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參考書目
(一)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Lawreance
Kohlberg著。
(二)Models of Teaching(6th edition),B, Joyce & M. Weil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