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這位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王朝的開創者,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地位卻是意外的低。
被處了腐刑(割切生殖器)的司馬遷,對漢王朝政權的大老闆們,難免有股無法消除的心結。他在《史記》中,對他的頂頭大老闆漢武帝以及漢王朝創辦人劉邦,作了相當坦誠的批判。特別是有關劉邦這部分,由於司馬遷對項羽不但給予正式地位的承認並編入「帝王本紀」中,對其能力和風範作相當平實的評價;更在比較中,顯露劉邦領導風範的不足。
爭議性的大人物
劉邦的個性的確相當有趣,有時形同無賴、滿口粗話、善變又狡猾,但大多時候,他待人寬容而有度量,作事不計較利害,如同頗有修養的長者。每到緊要關頭,劉邦倒立刻變得徹底的理性。彭城戰敗時,為了加速脫離險境,他連子女都能丟出車外。滎陽對峙中,項羽欲烹殺其父以要脅其投降時,劉邦竟瀟灑地要求分一杯羹,光是這種不怕人指責的勇氣,已有資格成為歷史上的大人物了。
湯恩比對劉邦的評價
一代史學大師湯恩比表示,人類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凱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高祖劉邦。
湯恩比的一番話,興起了筆者對劉邦的高度好奇,這位被自家人批評為老狐狸,卻為外國學者公認世界最出色大政治家的創業者,兩種截然不同觀點下的真面目,到底是什麼?不少人讀到楚漢相爭的歷史,總覺得很納悶,劉邦幾乎常常吃敗仗,卻是「打斷手骨反更勇」,屢敗屢戰,終能鹹魚大翻身。項羽每戰必勝,垓下一場大敗,卻連生命都輸掉了。他們之間的差異,除了運氣好壞外,到底還有些什麼?
事實的真相和大家的印象,經常有相當距離。平心而論,項羽稱得上是古今中外難得一見的軍事奇才,但不論戰略或戰術,劉邦的確都高他一籌,這也就是劉邦跟項羽公然表示的「我鬥智而不鬥力」。
項羽V.S.劉邦=獅子V.S.狐狸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名政論家馬基維利,在其經典名著《霸術》中寫道:「一位勝任的君王,必須擁有獅子般的凶猛,和狐狸般的狡詐……獅子般的凶猛,才不會被豺狼欺侮;狐狸般的狡詐,才不會掉入獵人的陷阱,但如果兩者不可得兼,則寧可擁有狐狸的特色較為有利些……。」劉邦和項羽的創業個性和爭霸歷程,正好是馬基維利這段名言的最好詮釋。
(本文摘錄自《弱勢大贏家:劉邦大傳》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