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九八一年迄今,我研究王永慶已經有二十四年了,為什麼我一直對王永慶抱持濃厚的興趣,這其實跟我父親有關。
家父已於四年多前因病去世,他跟王永慶是同一世代的人,兩人曾經是木材業的同行,並有數面之緣,他曾經是中部地區赫赫有名的木業鉅子,不料在一九六七年因經營不善而宣告倒閉。
家父與王永慶的差別
當年父親宣告倒閉的消息震驚業界,並且上了《徵信新聞報》(即後來的《中國時報》)經濟版頭條新聞。當時我整個人頓時嚇呆了,腦袋一片空白,只浮現出一個疑問:為什麼像父親這麼好的人經營事業會失敗呢?
相對的,同時期的王永慶木材生意愈做愈好,不但在一九四六年就賺進五千萬元台幣,並於一九五七年轉入塑膠業,逐步成為台灣首席的企業家。
同樣是從事木材生意,為什麼王永慶會成功而家父卻失敗呢?我曾經問家父失敗的原因,他告訴我問題出在資金。但我認為除了資金問題之外,必定有其他的因素,於是我轉向王永慶身上尋找答案。舉例來說,王永慶從事木材生意,向林務局的林場標購原木時,會在投標之前潛入浸泡原木的水池中,把原木的數量點得一清二楚;而家父則只是用長竹竿在水池中探測浸泡原木的數量。事實證明,追根究柢的人成功了,而馬馬虎虎的人則失敗了。
創業英雄王永慶
一九九八年一月出版的《天下雜誌》調查顯示,王永慶名列影響台灣四百年來最重要兩百人中的第一人;二OO四年九月出版的《三O雜誌》調查顯示,包括二O世代、三O世代、四O世代,都認為王永慶是他們心目中最崇拜的創業英雄。
王永慶的身上到底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學習的呢?那就是我二十多年來研究王永慶所歸納出來的八個成功秘訣。我深信這是最值得提供給現代年輕人的八堂課,這些課程所闡述的觀念、態度與方法歷經半個世紀,非但不因時間久遠而衰微,反而歷久常新,大放光芒。
(本文摘自《王永慶給年輕人的8堂課》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