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戰爭》萬元心得大賞評審結果
人生是戰場——《巧克力戰爭》徵文活動決選說明
◎曾文娟
1974年,在美國,《巧克力戰爭》一出版,隨即銷售300萬冊以上;2008年在台灣,《巧克力戰爭》尚未出版,遠流出版公司與中時藝文村網站合辦「萬元徵寫手搶先閱讀《巧克力戰爭》試讀活動」,自七月中開始發佈消息,有部落客、學生和社會人士共392位搶讀此書!貼文時間從7月20日到8月20日,總計社會組報名索書人數有228位,貼文的有116位;學生組報名索書人數有164位,貼文的有82位。
據中時藝文村表示,這是一次總獎金共三萬元、是出版社提供最高金額的徵文活動。決選的三位評審是遠流出版公司副總編輯也是本書譯者周惠玲,中時藝文村網站執行主編胡綺恩,以及我——遠流出版公司企畫部經理曾文娟。我們從文章中可看出許多優質的寫文高手,三位評審對學生組的來文,幾乎是異口同聲的發出讚嘆,周副總編輯還說這是「超齡」的演出。
在決選過程中,我們先各自選出社會組、學生組15名,然後再選出心目中的前3名,特別的是,我們三位評審對前三名人選是有志一同的,之後我們再對這前三名最後給分,於是,社會組首獎——京都子,評審獎——Judy(自轉星球);學生組首獎——迷陽(Autre),評審獎——艾瑞克均高分勝出,其餘各10位佳作也確定了人選。
這本根據作者羅柏.寇米耶兒子彼得拒絕賣巧克力所引發靈感的小說,同時受到成人讀者與青少年的熱烈討論,在美國轟動一時。
如今《巧克力戰爭》依然是美國保守團體頑強抵制的禁書榜首;30年前,曾志朗院士忍受不了「禁書」的誘惑,讀了這書,他說:「我反覆閱讀這本小說,一度把它當作我教『心理學導論』的課外參考讀物,學生們反應熱烈,一名學生在報告的結尾寫道:「這是我的戰爭!」是的,三十年後再讀這本書,體認咀嚼人生林林總總的經歷之後,我為它下了個註腳:『這是我們心裡最恐懼的戰爭!』」
30年後,在台灣出版也受到廣大讀者的討論,透過徵文活動我們看到了很多人慨歎「敢不敢堅持做自己」的心裡戰爭,也知道人生就是戰場。
再次感謝試讀者的分享,因為有你,閱讀不寂寞!
《巧克力戰爭》徵文評審心得•社會組
◎周惠玲
如果說,「閱讀」是一種再創作,那麼,「閱讀」的閱讀呢?
是共鳴吧,是聲音在宇宙時空裡迴響──也許,還有點像是在茫茫心海中尋覓不知名的知己。這是我在閱讀社會組一一六篇來稿,最直接的感受。
從七月二十日開始有人貼文起,我每天都會上「中時藝文村」拜讀每位網友的心得。閱讀時,不免會去印證自己內心裡對《巧克力戰爭》的理解,也會看看讀者究竟如何接受這本小說。但更多時候,我會覺得驚奇:「哎呀,這個沈默螺旋的觀點真有趣」、「嘿,Judy用書信體很有創意喔,最後給傑瑞的擁抱也讓人感受到溫暖和力量…」當看到了網友Urban、Meina、伶子等分享自己的親身經驗,我也深受震撼,想到還有更多在台灣校園裡真實上映的霸凌事件而悲傷…當然,我覺得最能反映社會組讀者心得的,當推京都子以十歲和四十歲的自己,不同年齡解讀文本(雖然我必須煞風景地說,經查證國語日報當年兩位主編薇薇夫人和蔣竹君女士,京都子恐怕是記錯了)。是的,少年時,我們會問「我敢不敢撼動這宇宙?」但到了中年,我們也許問的是「我如何撼動這宇宙?」或者,「另一種選擇是什麼?」
閱讀時,我還經常連結到網友的部落格去,看看其他人的回應,有時甚至會看見好玩的「番外篇」,譬如,有位網友把他認為「不合徵文尺度」的內容寫了心得趴兔。讓我差點就留言說「對於寇米耶的書,我們是沒有尺度的喔…」,呵呵,一本被查禁了三十多年仍屹立不搖的經典,怎會有框框呢?
這次《巧克力戰爭》徵文,在經過四位初審,以及三位決審各自有點堅持又不太傷和氣的情況下,最後社會組選出十二位得獎人,都是經過充分討論得到共識的。當然,我心目中尚有許多遺珠之憾,包括遲到的「裸花生」和情緒上「不喜歡卻覺得這書很精采」的瑪莉媽媽等等。相信其他兩位決審也是。
從一九七四到二○○八,從美國到台灣,《巧克力戰爭》一向都會引起各種不同、甚至尖銳對立的閱讀反應,我相信作者寇米耶對於每一種反應都會很珍惜,因為真實的感受,就是思考反省的原動力,讓我們開始關心小說所反映的問題。
甜美糖衣的暗影,啟發了什麼?
——《巧克力戰爭》徵文評審心得•學生組
◎胡綺恩
《巧克力戰爭》並不是一個令人閱讀愉快的故事,文境的沉重要論起讀後感受,頗有門檻,但這次徵文活動中的82篇學生投稿作品,意外的讓人驚艷。校園學子的文筆展現有別於社會組的清新與獨特,雖然審評過程的難度增高了,卻也分享到不同的閱讀視野和樂趣,一個《巧克力戰爭》從眾人眼中投射出不同的價值理解,讓閱讀和分享閱讀之間延伸出一種不可思議的深遂意涵。
活動徵選初期,議題沉重的主軸讓我一度憂心網友的參與度,後來看見一篇篇質量兼備的貼文湧入,我才發現有這麼多讀者如此專注羅柏寇米耶的文字創作,更不吝分享任何從書中所擷取的啟發。
初選的40幾篇文章,投稿者圍繞著幾個主軸探討,例如:你敢不敢堅持做自己?與眾不同是否要付出代價,又值不值得?對於捍衛自己的意義為何?對抗之外是否有其他選擇?更有些讀者從自身經驗來理解本書,或者剖析青春年少的殘酷面向,也有人韃伐成人世界的虛偽與教育體制的困境。
我們在這些文思湧動的閱讀經驗裡一番苦戰,終於選出了論述完整而精闢的「逐日填海的人,接死於夢想」一文獲得首獎,而把評審獎給了對生命意義不斷發問的「就算全世界與你為敵」。於是活動落幕了,但是每位參與者所留下的迴響將會是無形的能量,留給每一位想要撼動世界的人。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