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書人觀點

公民世界的未來──《數位新時代》讀後

作者:毛鈞民(文字工作者)

就在美國國防部部長海格公開指責中國「網軍」入侵美國的資訊情報系統後,不到一個星期,一名在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外包公司的員工史諾登,揭露了美國政府大規模蒐情數位情資的稜鏡計畫(PRISM),報導指出NSA以開後門的方式,入侵九大美國網路公司的伺服器,抱括微軟、雅虎、Google、臉書、PalTalk、AOL、Skype、YouTube、蘋果,截取影音對話、照片、電子郵件、文件與連線紀錄,提供情報分析師追踪恐怖份子的人際網絡、過濾關鍵情資。

雖然總統歐巴馬和國家安全局局長亞歷山大將軍接連招開記者會澄清,指出美國的情報單位並未違法監聽、監看民眾通訊的內容,只是接取「中繼資料」用以分析「境外」恐怖份子的情資(因為NSA沒有美國國內通信的監察權力),被點名的各大網路公司也全數否認讓情報單位「直接」進入公司的伺服器內獲得資訊,但從目前揭露的資訊觀之,這應該會是人類文明史上,規模最大。最佈網密集的資訊蒐集和分析作業。

政府的掌控力量增強了,但我們也別忘記一個貫穿整本書的核心概念:數位科技是機會均等的促進法,一般民眾聚集支持力量、反對即定政策、影響政府作為的能力也大幅增加。從伊朗到阿拉伯世界的革命風潮,到極端主義者宣揚激進主義和恐怖行動,我們都已經看到參與者利用網路和通訊技術,打破傳統的核心領導模式,串連出無法以傳統角度衡量的社群實力和對社會的影響力。

在台灣,雖然革命或恐怖行動對我們而言相對遙遠,但台灣的網路串連能力與運作,已經在社會各個層面發揮強大的力量。2010年的大埔農地事件,面對地方政府強勢的徵收作為,和主流媒體的漠視,抗爭的農民以絕望的心情用攝影機拍下怪手進入田中,剷除即將收割的稻作。是靠著網路的連結力量,讓身處不同地點的公民記者和農運工作者,可以分工進行畫面剪接、文字撰稿、資訊整合,最後透過網路媒體和Facebook、PTT 等虛擬社群大量傳送,讓主流媒體跟進報導,最後改變了一般民眾的立場和政策的走向。如果數位世界不存在,沒有透過網路的形成的串連與整合,我們將很難想像這個故事對於視土地開發為常態的城市居民,究竟能觸發多大的感動,進而凝聚出龐大的力量。在當年另一個重要的社會運動「反對國光石化、拯救白海豚」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在網路空間與虛擬社群中的訊息傳遞和散佈,對公民運動的重要性。

然而訊息傳播的均等化,是否也同時造成探討社會議題時的表面化和空洞化?這是我們面對數位新時代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一個懂的掌握新網路動員模式的意見領袖,只要選擇站在大多數民眾意見的同一邊,很容易的就可以引發風潮,在一時之間擊潰持有反對立場的少數聲音;持相反意見的少數人卻很難在這個數位時代獲得廣泛支持。例如死刑在許多國家或美國各州,都是有尖銳爭議的公共議題,因為死刑議題包含了應報思想、犯罪嚇阻、誤判可能、生命價值和國家權力界線等等複雜的爭論,不論是贊成或反對死刑的一方,都各有其立論基礎。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以理性的方式,權衡民眾對此一議題的整體價值選擇。但臺灣的網路社群在面對死刑爭議的處理方式,卻是以近乎以人肉搜索的態度,一一條列每個死刑案件的被害人和死亡情境,不斷的強調被害人和家屬的正義何在。在這完全以「殺人者死、訴諸報復」的言論情緒下,死刑議題的其他面象,不論是贊成或反對的論述,全部被消彌在網民的言論洪流之中。

從某種角度看,數位時代也對社會運動帶來新的考驗,廢死聯盟在一直是台灣推動廢除死刑的重要力量,在主流媒體圈中有一定的言論地位,但在這次透過網路串連起的風潮中,它卻被推到了「壞人」的位置。因為數位的連結,使得原來以精英社群引領社會改變的社運模式,可以輕易地被像朱學恆這樣的網路名人,串連網路社群加以阻攔。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網路讓一般大眾和隨之而來的情緒性語言有了前所未有的極大能量,這將影響未來所有公共議題的討論方向,不論是更好,或者是壞的。

歐巴馬上任時曾經承諾,要形塑一個資訊開放,人人都可以接近的政府,但也是在他的任內,爆發了大規模截取個人數位資料的事件。對於強調網路自由的人而言,這似乎是歐威爾的經典《1984》裡「老大哥」的真實呈現,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也展示了這個數位新時代的多元和複雜,複雜到沒有單一的價值可以掌控這個世界。我們會看到Google和虛擬社群把生活的一切訊息都放上網路,個人隱私有被政府或商業機構侵犯的可能,少年輕狂魯莽或是不經意的小錯會永遠存留在公開的記錄上,公共意見的膚淺化,更多意識型態的衝突和更加激化的恐怖行動。同樣的,我們也會看到網路串連的驚人能量,資訊繞過審查的快速散播,政府效能的提升和公民力量的集結。

數位世界反映著現實世界的分歧,可是就像本書結尾的呼籲,不公平或權力的濫用或許無法真正消除,可是運用網路和數位科技,我們有機會去創造一個更透明、更平等、更美好的世界。我們永遠必須去抉擇,什麼好處是值得我們放棄部份隱私或個人資訊去擁有,又有什麼價值是我們必須去奮戰。

數位時代的權力可以移轉到個人手中──這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從人的心裡或是現實層面──只要個人願意去承接下來,或許我們所處的年代,可以真正建構出一個屬於全新世紀的社會契約。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司馬懿裝病:第一次讓曹操另眼相看,第二次讓曹爽死光光 就在我縱容慾念的時候,惡魔也正竊笑著,等待啃噬良心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