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親子教養

這就是青少年

作者:梅根.拉芙葛洛夫Megan Lovegrove & 露易絲.貝德維爾Louise Bedwell

「你為什麼還沒寫功課?」
「打掃一下房間。」
「如果你不努力,你的人生絕對不會有所成就。」
「我那個年代,考試難得不得了。」
「別像個小孩!」

每個已經過了青春期的人,尤其是父母,都不斷以這類問題或言論轟炸青少年。我們知道,這是因為你自認懂得最多(而且或許你真的懂),但是一而再、再而三聽你這麼說,真的非常無聊又厭煩。

你不知道老師一天到晚會對我們反覆叨唸幾次每個考試有多重要,我們已經夠煩了,你又說誇張的人是我們。我們做的每件事都將會或好或壞的影響未來,而且一般來說下場都不好。

*父母因為我們講太久電話、黏著電腦不放和太常出門,而對我們大吼。
*老師吼著要我們做作業、滿分通過考試,還要記得,未來來得比我們想像得快。
*朋友今天愛我們,明天又恨我們,這讓我們覺得人生中只剩電腦比較理智。至少電腦不會回嘴。

好啦,我們承認不總是那麼糟,但是青少年的生活有時候會讓人覺得自己不斷遭受攻擊,而討好每個人的壓力會漸漸讓人筋疲力盡。我們最想要的就是得到更多自由和信任,這樣我們就能從自己犯的錯中學習(而不是一再被告知我們正在做的事是錯的,以及我們該怎麼表現)。

我們認為——如果你願意也同意——父母要對這些問題負部分責任,他們並不真正了解他們的青少年孩子(總之沒有正確的了解),因此很難信任他們,或是在他們做錯事的時候不那麼嚴厲。你自己的青春期已經過了很久、很久,我們能夠了解你早就忘記那是怎麼回事!

所以,首先,我們想要讓父母透徹了解青少年的生活。我們希望在你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們的行為在你眼中不再如此怪異,而且我們能夠相處得愉快無比(好吧,或許不到愉快無比,但是了解生幸福,或者至少是類似的感覺……)。

以下是我們針對典型青少年的特質所提供的簡單指南,而更重要的是,身為父母如何應對這些特質。我們希望你覺得有所幫助。

戲劇化

我們猜你已經注意到我們青少年容易變得過度戲劇化。「喔,我的天啊,我不能讓人看到我穿那些牛仔褲出門,這就好像在自毀社交生活,然後我的人生就不值得活下去了。我說真的,你乾脆現在就殺了我,結束這一切。為什麼要延長我的折磨?」上面這段話你或許聽來可笑至極,但這就是你的青少年孩子心中每天所想的。對青少年來說,每件事都重要得要命,即使是那些事對你而言顯得瑣碎且真的很蠢。

即使你覺得我們的表現很可笑,也不要在我們把細微的事說成世界末日的時候嘲笑我們(因為對我們來說感覺真的像世界末日)。對我們的極端行為,你或許就姑且聽之,不必盡信,並試著習慣,我們在表現戲劇化之後會出現令人不悅的副作用:情緒搖擺不定。

情緒化

我們知道,我們知道……有個情緒化、愁眉苦臉的青少年在家裡晃來晃去,並不會創造出美好的氣氛。你也可以把整間房子的油漆塗成黑色,用最大音量播放送葬的音樂。我們很抱歉,好嗎?!

青少年的情緒可能會無預警突然改變,而且每種情緒對我們來說都是你感受到的十倍(總之就是那樣的感覺)。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體內四處流竄的荷爾蒙會爆增,忙著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做出改變。而你可以想像(如果你記憶力夠好,也會記得),這種情況非常困擾你的孩子。我們在面對這些情緒時,也和你一樣感到無能為力。

「我比較小的時候,情緒常常起伏不定,而且會打我弟弟。雖然他是自找的。」——卡爾,十八歲

「我的情緒會在短時間突然改變,而且我可能會開始暴躁、憤怒,自己也搞不懂為什麼。我會發現我的態度改變沒有原因,卻沒辦法改變我的感受,這經常惹家人不高興,即使那是我最不願意做的事。」——梅根,十六歲


如果你能夠看出這個事實,並且不對我們生氣,對我們真的會有幫助。我們或許可以忽略我們情緒上的瞬間變化,試著保持愉快心情——雖然這會是一場即將輸掉的戰役。

不幸的是,這是成長無法避免的部分,所以身為父母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你的孩子不會永遠都快樂,並且接受他們有時發個脾氣、心情沮喪和暴躁。

我、我、我、我、我、我、我

除了榮登戲劇化天后(或天王)寶座,你可能也注意到我們容易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我要」這個經常和學步兒連上關係的話語,也常常從青少年口中說出。在某些方面,青少年的心態和學步兒一樣,都只專注在自己想要和需要的東西上,在他們得不到的時候,很容易就變得惱怒。但是父母們別擔心,你不必重新經歷所有的一切,至少這一次我們已經會用馬桶了。

「自我中心」這個詞用在青少年身上時,通常表示我們總是專注在自己的生活上,喜歡一直談論自己的事,看起來一點也不關心周遭人的生活。換句話說,我們變得非常「自私」(或者讓父母覺得我們很自私)。

「我媽有一天突然哭了起來,她覺得我一點也不在乎她的感受。我感覺很糟,因為根本不是這樣。我猜我只是全神貫注在其他事情上……」——卡莉,十四歲

我們其實並不認同用自私來形容青少年,因為這樣太嚴厲了。你的青少年孩子可能不是故意自我中心,他們只是心裡想太多事,因此無法再容納其他事。我們(可能)真的關心其他家人,但是我們的優先順序有些扭曲了(可以再怪一次荷爾蒙嗎?)。因此,我們顯得「自私」。

這不是說青少年不能表現出良善且無私,我們認識的許多青少年都會做志工,而且我們真的在乎別人。我們只是有時需要點提醒,好把話題從「我、我、我」岔出來。

「我每個星期六有三小時到運動中心當志工,在那裡我可以幫忙教三到六歲的小孩如何運動,而且我樂在其中。」——詹姆斯,十五歲

還有很多青少年做類似的工作,我們有個朋友每星期五到慈善機構當志工,她在那裡指導年紀比她小的小孩,也有許多朋友在慈善商店工作(即使有些人這麼做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履歷看起來漂亮一點)。

表現得自我中心是我們很不願意承認的糟糕特質,但是我們知道確實如此。這是青少年其中一樣最糟糕的特色,而且父母一定覺得和這種特質共處相當難過。但是要記得,當你是青少年時,你一定也是如此。承認吧!

小提醒:有些青少年很難同理別人,所以或許試著想辦法從他們身上挖出一些同理心。發生不好的事情時,問他們朋友的感受,或是告訴他們讓你覺得很糟糕的事,你可能會驚訝於他們所能展現的同情心。

我們什麼都知道……

……或者至少我們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儘管(有時)會有低自尊的問題,但身為青少年的我們,總是到最後都還堅持自己是對的。放下你四十年的生活經驗,只要好好傾聽你最親近的青少年足足十五年的生活智慧,很顯然他們知道的比你多得多。

青少年絕對不會承認他們不知道某件事——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會說他們所想是正確的,並希望你要嘛不會深究,要嘛他們真的是對的。所以要有保留的看待他們說的話(和他們的行為),如果他們的建議和重要的事有關,一定要在事後作研究,不管討論的話題是什麼,例如自己動手做、建築或醫學的知識,青少年都會宣稱他們無所不知。當他們滔滔不絕的胡說八道時,對他們保持幽默感。即使你知道他們說的完全錯誤,也要點頭或附和。這個階段不會持續太久。

「如果我在該念書的時候老是出門,我爸媽會發牢騷。他們不瞭解我正在管理我的時間!」——潔絲敏,十六歲

不成熟

所以我們會在上一分鐘宣稱我們無所不知,成熟得不得了又博學多聞,卻又在下一分鐘跑到公園裡盪鞦韆,在大賣場裡打架。這當然令人困惑。

情況是這樣的,不管我們多麼希望自己被當作大人對待,我們有時候也需要做些傻氣的事。事實上,我們認為沒有人會覺得自己真的長大了,人們只是在生活裡充滿愈來愈多的責任時,失去了表現得像個孩子的能力。青少年有時間,也傾向於表現得像個學步兒,可以玩起食物大戰和紙飛機,父母卻只能心懷嫉妒在一旁觀看,在他們的青少年孩子做出蠢事時,假裝不同意的發出嘖嘖聲(我們知道有時候你其實也很想加入)。

然而,我們了解為什麼你有時會努力想相信我們是成人。梅根的叔叔經常對她說:「青少年上一分鐘很不成熟,下一分鐘又想要治理國家!」他說的太正確不過了。我們會瞬間從敏感的青少年轉換成玩鬧的瘋狂小孩——這是我們的天賦!但重要的是父母要記得,別拿我們偶爾的幼稚事蹟來對付我們。青少年不是白痴(我們真的不是!),我們能夠分辨何時可以到處搗亂,何時必須表現嚴肅。沒有青少年會在學校玩起軟糖大戰,因為被人看見太丟臉了,但若是到朋友家過夜,這就是個好玩的遊戲(我們可沒說發生過這種事)。

做傻事是青少年發洩鬱悶情緒的方式。一整天下來我們做著別人要我們做的事,覺得自己沒有自由或樂趣,你還能責怪我們想要像個瘋子一樣到處玩耍嗎?

事實上,我們認為如果父母多玩幾次捉迷藏,這世界就會變成更快樂的地方!

懶惰

「大約到了日正當中,這個罕見的物種終於現身,拖著身軀吃力走下樓,他用力發出絕望的抱怨聲。」

這聽起來非常像英國知名電視主持人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節目一開始的旁白,但不就確實描述了每天你家如何揭開序幕?你的青少年孩子終於現身,是不是只為了吃早餐,並且抱怨他們起得太早?

叫孩子起床是父母無法避免的責任,而這件事對雙方來說都不是那麼令人開心,尤其若是你的孩子有起床氣。(他們什麼時候沒有?)我們知道你一定認為你的孩子非常懶惰,但是有千真萬確的科學證據指出,青少年需要許多睡眠,證明我們並非只是懶惰。

字典中對「懶惰」二字的定義為,抗拒工作或努力,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

呃……不。我們會提供你一些科學說明。

青少年一個晚上平均需要九小時睡眠,而成人的建議睡眠時數為八小時。下次你沒有特別原因就一大早叫他們起床時,要記得這個數據。在青春期,荷爾蒙的增加也代表我們的生理時鐘重新調整,讓我們更想要晚睡晚起,這就清楚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變成怪異的夜貓子。因此,青少年不懶惰,我們只是聽從身體對我們的指令。有項研究顯示,晚上十點,成人的身體會開始製造褪黑激素這種讓人想睡覺的荷爾蒙,而青少年的身體要到凌晨一點才會開始製造。這給了青少年熬夜到凌晨的好理由——他們就是不覺得累。

「如果讓我自己決定,我週末會睡到十一點半或十二點,但是我爸規定我們必須在早上十點前起床著裝完畢。每次起床都要掙扎好久。我換好衣服,但總是會回到房間發懶。」——維琪,十六歲

所以下次你睡眼惺忪的要青少年孩子「去睡覺」,而他回答你「但我就是不累啊」的時候,相信他。還有,下次你的孩子非要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不要吼他:「你說現在幾點了?」你反而應該了解,青少年就是如此,幾乎可以說是我們的天賦權利。我們知道許多父母看到這裡會想,「對,青少年這麼說,但是這小毛頭真的有科學根據!」

嗯……為什麼我們有種感覺——父母儘管讀完我們的說法,還是會把他們的青少年孩子拖下床?或許我們可以稍微早起,但是相信我們,如果你稍微了解一點我們對睡覺的熱愛,我們早上起床時可能不會那麼難相處。

出處:遠流出版《爸媽,請聽我說!:青少年告訴父母的真心話》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知識份子與法律改革 不要對我大聲!——如何管教青少年孩子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