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接住我們的書並不是安慰性質的——《以脆弱冶金》新書分享會小側記 |
|
作者:1780編輯部副總編輯陳瓊如 |
與談人:楊佳嫻、陳栢青
週末夜,冒雨前來的讀者坐滿文房優雅的空間,他們都是來參加《以脆弱冶金》的新書分享會。為這本書撰寫推薦序的作家陳栢青首先提問,經常幫人寫序的楊佳嫻有什麼寫序的心法?好的序條件是什麼?
楊佳嫻說,因為身為文學教師、教學的關係,與經典作品有比較多的接觸與連結。因為寫評論或序文,也讓她得以有許多機會比別人更早看到一本書的內容,使她與現在的文學作品不致脫節。她將寫序這個機會視為是對一本書祝福的存在。
楊佳嫻分享自己所有的作品都還是保持有序文推薦,但也接受書可以沒有序。一開始她自己也是「找長輩」寫序,第一本詩集《屏息的文明》原先邀請小說家駱以軍寫序,但駱以軍拒絕了,理由是你的詩很「名門正派」,還建議她找同樣「名門正派」的楊牧。第一本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邀請心儀的詩人楊澤寫序也被拒絕了,理由是讀起來你受到其他人影響更大。後來她不再依循「找長輩」寫序文的傳統,而更多邀請同輩、晚輩為自己的新書寫序,那是一種相親相愛、相重美好的感覺,不是一般以為的「文人相輕」。
楊佳嫻也分享哪本書曾經接住了她?答案是張愛玲的《小團圓》。
楊佳嫻說,張愛玲許多知名短篇小說雖有自身生命經歷為底本,是比較有距離的寫法,這本書則比較沒有距離。《小團圓》的敘事者說,這一生中只有兩個人可以傷害主角九莉:一個是她母親,一個是邵之雍(可視為胡蘭成的化身)。小說的結尾很厲害,提及長久的痛苦是怎麼一回事,往往在不防備時襲來,比如洗澡時常常腦袋裡是沒有東西的,但是身體比心走得更前面,「這時候也都不想起之雍的名字,只認識那感覺,五中如沸,混身火燒火辣燙傷了一樣,潮水一樣的淹上來,總要淹個兩三次才退」。回到有秩序的正常生活,這些痛苦彷彿不存在,只有在最不思維的時候,這些痛苦又會再回來。張愛玲說,她不是為了報復誰而寫這本書,而是為了要寫出愛情的百轉千迴。張愛玲告訴讀者,她的母親不愛她,她一生最愛的人不愛她,可是她卻想要寫「愛」這件事情,這種張力在當時深深震撼了楊佳嫻。
楊佳嫻解釋,有時接住我們的書並不是安慰性質的,反而可能是特別尖銳清晰呈現痛苦是什麼質地,讓讀者感同身受。這種感同身受不是自虐,而是幫助自己釐清感覺,有知己之感。
➔更多楊佳嫻關於閱讀、關於文學的精彩見解,請見最新散文集《以脆弱冶金》。
|
出處:《以脆弱冶金:楊佳嫻私房閱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