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自我成長

怎樣都無法踏出第一步時,試著就先行動十秒看看

作者:大平信孝


打算每天早上慢跑,或要準備證照考試,明明想要開始新的挑戰,卻怎樣都沒辦法踏出第一步。就算想嘗試前項說明的「初步決定、初步行動」,身體仍不聽使喚。

這種時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最初的第一步門檻調到最低。

具體來說,先試著從十秒就能做到的事情開始動起,我把這稱為「十秒行動」。

正如字面所示,十秒行動就是「只要有十秒就能辦到的具體行動」。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開始慢跑卻遲遲無法行動,試著思考「一開始的十秒會先做些什麼呢?」接著執行這件事。像「換上鞋子」、「換上運動服」,總之先試著做做看。

如果是念書那就「先打開課本」;如果想要早起就「前一晚設好鬧鐘」;如果是麻煩的工作就「先打開要用的軟體」。



只是這點小行動,就能帶來戲劇性變化。

為什麼這些行動可以創造戲劇性變化呢?

十秒鐘就能辦到的行動確實相當細微。假設你現在想要搬到鄉下居住卻遲遲無法採取行動,此時十秒可以辦到的事情,頂多只有「上網查詢搬遷地點」後作筆記,或者把實際搬去住的朋友的名字寫下來吧。

但沒有人會在十秒行動的階段失敗,正因為「不會失敗」,就容易接續下一個行動。

著手執行十秒行動且順利完成後,就繼續下去吧。常見以十秒行動開啟契機後,接下來持續念書、慢跑、重訓、工作、打掃整理等事情十五分鐘或三十分鐘的例子呢。



這個十秒行動的效果也在腦科學領域中獲得實證。

正如前述,人類的大腦為了維持生命,會啟動盡可能避免變化,試圖維持現狀的防衛本能。

而另一方面,大腦也有「可塑性」這項特質,願意接受一點一滴的變化。

也就是說,如果是十秒就能辦到的小行動,大腦就能應付這個變化。

另外,即使是十秒行動這小小的一步,也有刺激伏隔核的效果。

如果只是等待幹勁自己出現,那你永遠都無法採取行動。「總之先動起來」,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幹勁了。

重點:「幹勁」不會從天而降。


出處:《一本書終結你的拖延症:透過「小行動」打開大腦的行動開關,懶人也能變身「行動派」的37個科學方法》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恩典:被愛觸動 |《關於愛的一切》 悲情點畫法--藍祖蔚|《悲情城市》推薦序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