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新知探索

「為了治癒,你必須先理解!」用神經科學力抗喪屍浩劫

作者:提莫西.威斯坦恩、布萊德利.沃特克

一個被虛構病毒感染的真實世界

1968年10月1日,一部驚世駭俗,為人類娛樂文化注入「喪屍(ZOMBIE)」病毒的經典巨作《活死人之夜》於全美上映了,只是才上映沒多久便引來社會一陣撻伐,批評內容過於寫實恐怖,嚇得大人小孩不敢上床睡覺、半夜不敢下床尿尿。誰能料想到30年後,美國國會圖書館以「具歷史、文化意義或充滿美學的重要性」之理由,將《活死人之夜》這部喪屍電影列入了美國國家電影名冊保存。

而那些當年曾被嚇個半死的小朋友要是活到今天想必也見過不少世面。當2002年的《28天毀滅倒數》中跑得飛快的新種喪屍橫空出世後,喪屍病毒的擴散速度顯然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衍生各種變異。有引人發噱的喪屍喜劇《活人牲吃》《屍樂園》、人類與喪屍羅曼史《殭屍哪有那麼帥》,喪屍長壽影集《陰屍路》、喪屍與全球男神《末日之戰》、喪屍高速列車《屍速列車》、喪屍宮廷權謀《屍戰朝鮮》、喪屍劫盜片《活屍大軍》,到今天的喪屍青春校園《殭屍校園》依充滿話題性。20年過去了,眾人還是沒能逃出喪屍圍困,未來還有《我是傳奇》的續集在等著大家,「喪屍」儼然也成為了新時代的流量密碼。

誰是對抗喪屍浩劫的第一線人員?
根據所有喪屍作品的通則,我們都知道人一旦變成喪屍後會四肢僵硬、不畏疼痛、六親不認、狂暴嗜吃人肉、喪失過去的記憶。也知道要徹底解決喪屍,唯一的辦法就是打爆牠們的頭。種種的線索都將喪屍病症的關鍵指向了大腦與神經系統,因此神經科學家想當然是人類對抗喪屍浩劫的重要關鍵。正好,布萊德利與提莫西,這兩位白天研究大腦神經科學的教授;晚上狂嗑喪屍電影,甚至組成喪屍愛好研究會、還前往聖地牙哥阿宅同人展分享喪屍的魅力之處。他們決心聯手運用自身的專業,為大家解答喪屍的腦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而寫下了《喪屍腦科學:從神經科學來解答,喪屍的腦袋怎麼了?》這本書。

用科學之力揭開虛構的恐怖生物之謎
故事發展至此這鐵定有人想要提問「喪屍只是虛構的恐怖生物,要怎麼用醫學和科學診斷?診斷的結果有參考價值嗎?」對此,作者先將時間拉回到了當醫學腦部攝影技術誕生之前,在那個醫生無法對病患說:「先幫你排個電腦斷層、MRI檢查,我們再來討論。」的年代。當時的醫生也是透過小白鼠、鴿子這些小動物實驗研究和戰後傷兵的病歷診療,開啟對人類大腦的認識。診斷喪屍也是如此,只要藉由人類大腦研究與神經科學發展至今的知識,當然能對喪屍大腦的探索邁開一大步。

專家告訴你喪屍的腦袋出了什麼問題
  在書裡,作者試圖解答喪屍是否需要睡眠、為何會暴怒暴食、喪失溝通能力、記憶障礙、注意力失調……等症狀與大腦的關聯性。還替喪屍症狀下了一個稱之為「意識不足過動症」(CDHD)的定義,並依照患者是緩慢步行的喪屍、還是跑得飛快的喪屍更區分出了1型跟2型。而造成兩種型態的主因,則是據信是患者感染後的病發速度與小腦損傷有密切相關。而在這一切看似是在虛構恐怖生物身上浪費才能的認真且荒誕搞笑研究背後,作者的真正用意其實只是想要透過「喪屍」這個深具娛樂性題材導入,試圖將神經科學的發展歷史、大腦各部位機能和運作原理,用有趣詼諧的方式分享給更多讀者。

要不,閱讀一本只是講述神經科學發展史和大腦機能的書籍,還是看著喪屍追著活人跑的噬血獵殺劇碼,怎麼選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更何況這本書兩種都有了,更別提這對專精神經科學的喪屍阿宅作者,還想教會你該如何在喪屍浩劫中生存的重要求生法則。

現在是不是有點想翻翻看這本書了呢?
瞧!當所有事物都感染了喪屍病毒,一切都變得很迷人了,對吧?


出處:《喪屍腦科學:從神經科學來解答,喪屍的腦袋怎麼了》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何從兔子身上擁有治癒人生的魔法?!專訪《兔言兔語》作者森山標子 該買車還是租車?買屋還是租屋? 仔細計算後再做決定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