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精采人物

相聚於美麗的建築中--伊東豊雄

作者:伊東豊雄



榮獲建築界諾貝爾獎「普立茲克建築獎」的伊東豊雄,走過七〇年代的焦慮低谷、八〇年代泡沫經濟的繁華與九〇年代以降現代主義的極限,現在的他,仍在建築上持續挑戰,希望能更多「講究」一些,創造出美麗的建築。

意外機緣促成的伊東豊雄建築博物館,成為他扎根大三島的契機,並對未來許下願景;伊東豊雄在《相聚於美麗的建築中》中,深情自剖。

--

如今,我還想創造出什麼樣的建築呢?

如果單以一句話來表達,就是我想創造出美麗的建築。

這就是全部了。


曾幾何時,人們不再用「建築很美」、「那是美麗的建築」等說法了,而是以概念性的語言來談論建築,我認為那可能是因為向來皆以都市的邏輯來思考建築的緣故。

就我自己來說,我一向被教導成思考建築是在思考都市,所以一直也都是這麼想的。前往在東日本大震災時被海嘯沖毀的城鎮時,我初次與都市以外的人們相遇,才開始轉變成思考建築的另類可能――也就是非都市的,城鎮的可能性。


經常前往愛媛縣的大三島,剛好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第一次前往大三島是在二〇〇四年左右,我接到了來自「TOKORO Museum」(大三島美術館)主人所敦夫先生,透過在銀座經營藝廊的長谷川浩司先生的工作委託,希望我為他的美術館設計新增建的分館。這份工作,成了我前往大三島的契機。

那是所敦夫先生捐贈,預計由城鎮的公部門營運的美術館。但就在開始構畫「大三島美術館」下方基地的計畫時,碰到了市町村的合併――也就是說大三島町將被合併到今治市去了,於是這個計畫便中斷了二年左右。

當時我並不僅專注於自己的建築設計創作,同時也開始想培養新一代的年輕人,當我告訴所敦夫先生我的想法後,他回說:「那就在這裡(大三島)做啊,不是很好嗎?」

我以為他是打算把地方借給我,結果並不是。所敦夫先生告訴我可以把正在設計的美術館,改成伊東豊雄的博物館,這讓我非常驚喜。

再加上,合併了大三島町的今治市議會也對這個案子樂見其成,這下就算我想退出,也騎虎難下了。

我萬萬沒有想到居然可以蓋我自己的博物館,雖然覺得有點過於狂妄,但這樣的奇遇恐怕這輩子再也碰不上了,於是也就滿心感激的接受了這樣的邀請。


就在這樣的經緯下,「今治市伊東豊雄建築博物館」於平成二十三年(二〇一一年)七月開幕了。

在被柑橘田包圍的傾斜台地上,眼前是如明鏡般平靜無波的開闊海面,視野絕佳。

博物館園區是由一座命名為「鋼鐵小屋(Steel Hut)」的展示空間,以及我的「銀色小屋(Silver Hut)」這二棟建築物所構成。鋼鐵小屋是用所敦夫先生捐贈的資金所建造的,而銀色小屋則是我捐贈的。

原先位於中野的「銀色小屋」(一九八四年)是我的自宅,我曾於一九八六年以「銀色小屋」獲得日本建築學會賞,某種意義上算是我的出道作。

長久以來我的家人都住在這裡,但是前妻因病過世,女兒也因為結婚離開了家,因此已經不需要了。我認為把它捐贈給博物館做為公共財,讓年輕人也都能看到這個作品是更好的安排。

本來還打算將屋頂的框架及全部的構件都拆解帶過去的,但因為全生鏽了,所以決定整個重新製作。最後能夠直接帶去大三島的,大概只有大橋晃朗先生設計的家具而已。

大概也是在建造博物館的前後,我在東京設立的「伊東建築塾」也正式開講,私塾的學生們陸續造訪了大三島,他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所以我也被他們推了一把,經常前來這座島。


──以上摘錄自伊東豊雄著《相聚於美麗的建築中


出處:《相聚於美麗的建築中》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校準生命目標,取捨交談對象 |《質感對話課》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