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博識網
Best100
遠流俱樂部
智慧藏
華山文創
台灣雲端書庫
關於博識網 /
登入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購物車
熱門新書
讀享生活文摘
暢銷排行
得獎推薦
優質套書
套書大賣場
非常作家
讀書社群
超值集購
我要找
的書
會員享遠流全書系單書79折,VIP會員更優惠
YLib書香存摺,紅利折抵書價
7-11取貨付款
黑潮尋鯨
、
室內觀葉植物收集日誌
、
學霸作文
、
從星開始的16趟自我探索之旅
、
兔小弟不害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至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看雲趣:從科學、文學到神話,認識百變的雲世界(10週年新裝版)
金庸作品
金庸作品集
金庸漫畫
金庸茶館
文學‧小說
文學
小說
推理
企管‧資訊
商業理財
資訊
人文‧科普
自然
科普
歷史/地理
台灣
社會科學
哲學/思想
生活‧藝術
旅遊
時尚
生活風格
電影
藝術/設計
漫畫
文創好設計
心理‧健康
心靈
勵志
心理
醫療保健
親子‧童書
童書
繪本
親子教養
青少年書
教育‧學術
教育
學術
學習‧辭書
傳播
辭書
語言
有聲書
考試/學習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文藝漫遊
托爾斯泰:藝術活動的基礎,奠定於人類的感染力
作者:列夫.尼可拉葉維奇.托爾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
如果把使人混淆的美的理解摒除在一旁,到底藝術是什麼?不會被美的概念所牽制、最新、也最容易理解之藝術定義有下列幾種:藝術是在動物界的兩性互動和對遊戲偏好的活動中(席勒、達爾文、史賓塞),同時伴隨著神經系統所受到的刺激(格蘭.阿倫)——這是屬於生理進化的定義。或者,藝術是夢中的景象,由人類所經驗的線條、色彩、肢體動作、聲音、文字、情感所構成的(魏榮)——這是屬於實務性的定義。根據蘇里最新的定義,藝術是某些永存物體或已過事件的成品。這成品不只讓創造者獲得極大的滿足,同時還傳達了令人愉悅的印象給一群觀眾或聽眾,而這種印象完全不帶有任何功利企圖。
雖然,這些定義優於以美學為基礎的抽象定義,但距離精確的標準還很遙遠。第一種生理進化的定義不正確,因為它談論的並非構成藝術的活動本身,而是藝術的源由。依照人體器官的生理反應來定義是不夠精準的;因為在這樣的定義下,還可以包括諸多其他的活動,就像在新的美學中提及的,將製作華美服飾、香水、甚至美食,都歸納為藝術的範疇。將藝術視為情感表達之實務性的定義也不精確,因為人可以用線條、色彩、聲音、富含個人情感的文字來表達自己但卻不會影響到別人,那麼這些表達就稱不上是藝術了。
蘇里說的第三種定義也不正確。因為那些使觀眾或聽眾獲得滿足和愉快的印象,又不帶功利意圖的活動,還包括魔術表演、體操練習和其他不能算是藝術的活動,反而是那些引起許多不愉悅印象的,例如詩詞或是戲劇中描繪的陰沉、殘酷的場景,才是無庸置疑的藝術作品。
所有這些不正確定義的來源,就像在抽象定義中一樣,視藝術的目的在於從中獲得的享受,而不是其在人類生命及人性中的意義。
為了能夠正確地給藝術下定義,首先必須先停止將藝術視為享樂工具的方式,而應當視為人類生活中的一種條件。用這樣的態度看待藝術時,我們就能明白藝術是人們之間交流的一種溝通方式。
創作藝術品的目的,是要讓欣賞者與創作者之間、或與藝術品之間、或是與同時或前後獲得同樣藝術印象的人之間產生一種溝通。
就像傳達人們思想和經驗的文字,扮演著連結人類的角色,藝術扮演的也是同樣的角色。這個溝通方式的特色,和用文字溝通的不同之處,在於一個人可以藉著文字向另一人傳達他的想法,而藝術是被用來傳達人與人之間的感覺。
藝術活動的基礎,奠定於一個人在經由聽覺或視覺,接收另一個人情感表達的同時,能夠體驗到那個表達自我情感者的當下感受。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某人歡喜地笑——另一個人也會變得快樂;某人哭泣——聽到哭聲的人也會感到難過;某人憤怒激動——另一個人看見了,也會身受同感。人們藉著自己的肢體動作、語調,透露自己的精力充沛、果斷,或者相反地,表現沮喪、寧靜——這些情緒,都是會感染他人的。當一個人正承受痛苦時,會用呻吟或抽搐來表現自己的痛苦,這個痛苦就會感染他人;當一個人表露自己的欣喜、景仰、恐懼,對知名的人、事、物產生崇敬——則其他的人也會受感染,也會感受到同樣的欣喜、景仰、恐懼,對知名的人、事、物產生崇敬。
這就是人類能藉由感覺相互感染的能力,也正是藝術活動的根基。
若一個人很自然地用自己的表情與聲音去感染另一個人,其他人會立即感染到他當下的感覺。他打哈欠時,會使另一個人也想打哈欠;當他因故而笑或哭的時候,會讓另一個人想笑或想哭;當他受苦的時候,也會使另一個人感覺痛苦,但這些都還不算是藝術。 只有當一個人帶著目的,要傳遞那重新在他內心喚起的感受,並用特定的外顯手法表現出來時,才能算是藝術。
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設有個因為遇到狼而害怕的小男孩,要描述這樁事件,讓他人也能感受到他當下的感覺,描繪自身遇上此狀況的情境、周遭環境、森林、無助感,以及狼的樣子、動作、還有他與狼相隔的距離等等,如果小男孩能夠在他述說的同時,讓其他人也能感同身受地體驗到他當下的感覺,那麼這就可以算得上是藝術了。如果小男孩沒遇過狼,但是常常帶著懼怕,並希望把他的害怕傳給其他人,於是假想他遇到了狼,然後讓聽者都領受到彷彿他遇見狼的景況或感受,這也可以算是藝術。當一個人不管在現實中或想像中,承受著痛苦、或感到享受之樂的同時,將其感覺呈現於油畫或大理石上,讓他人受其同感,這也算是藝術。同樣地,如果一個人藉由聲音表達所有自己經歷的快樂、欣喜、沮喪、朝氣、灰心,然後用聲音把所有這些情感傳遞給其他人,使其他人也像他本人感受到的而感動,這也是藝術。
感覺是最具多樣化的。有很堅強、也有很軟弱的;有非常重要、也有很卑微的;有很差、也有很好的。如果這些感覺能感動讀者、聽眾、觀眾,那麼它們就算是構成藝術的要件了。用戲劇傳達的放棄自我或順服命運、上帝;或是小說裡描寫的戀愛的喜悅;或是圖畫中所繪的奢侈逸樂;或是慶典進行曲中表現的朝氣蓬勃;或者舞蹈而生的快樂;或是詼諧好笑的喜劇;或是夜色風景畫、或醉人歌曲中的寧靜,這些都是藝術。
唯有當觀眾/聽眾感受到創作者所受的感動,才能稱為是藝術。
召喚一個人曾經歷的感覺,藉由運動、線條、色彩、聲音、以文字表達出的形象傳遞,以便讓別人可以體驗到同樣的感覺,這就是藝術活動。藝術存在於人有意識地傳達給他人的活動,藉由某些外在的符號,他所經歷過的感覺得以被其他人所體驗。
藝術不像形上學所說的,是某些神祕的理念、美或上帝的具體表現形式;也不像美學生理學家所說的,是人釋放過多精力的遊戲之形式;亦不是透過外顯符號的情緒表現;而是一種人類交流溝通的方法,是生活以及向個體與全人類的善前進的運動所必需,把人彼此連結的共同情感。
多虧人類具備以文字表達思想的能力,可以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思維,任何人都可以明白全人類為他在思想領域所做的一切。而現代的人由於具備理解陌生思維的能力,可以成為其他人活動的參與者,而個人則拜此項能力之賜,可以把從他人學習到、以及自己內心的見解,傳達給當代或後世的人。同樣地,也因為人類具備以藝術的方式,將自己的感受傳遞給他人的能力,他可以在感覺的領域中獲得所有前人的感受:他可獲得當代人所經歷的,以及數千年前其他人擁有的感受,而且能夠將自己的感覺傳給他人。
如果人類無法領會以文字傳達出來的思維,像是前人所思,或不具備將自己的思維傳達給他人的能力,那麼人就和禽獸或豪茲爾(*註)沒什麼兩樣了。
如果人類沒有具備另一項能力——藝術感染力,那麼人類不但仍留在更野蠻的狀態,甚至是更分裂、更相互敵視。
因此,藝術的活動就像言語的活動一樣,是非常重要且具普遍性的。
如同文字不只是以主張、言談和書籍的形式影響我們,還在那些我們用來傳達自身思維和經歷的所有言談中影響我們。藝術也是如此,以廣義的定義來理解這個字,藝術滲入了我們全部的生活;而其中幾種特有的表現形式,則是狹義的定義。
我們已經習慣所認知的藝術,是那些我們閱讀的、聽到和看見的,在劇院、音樂廳、展覽會、建築物、雕像、詩、小說……等。但這些只不過是我們在生活中與其他人交流的藝術之一小部分。人的一生充滿不同性質的藝術作品,從搖籃曲、笑話、模仿、住宅裝潢、衣著、用品,到教堂的禮拜及節慶的遊行。這些全都算是藝術的活動。因此我們所稱的藝術,是這個詞的狹義定義,不是指全人類傳達情感的活動,而是我們從所有這類活動中挑選出來,並賦予特別意涵的。
這種特別意涵是由這些活動的所有人所賦予,指的是那些從宗教意識分享出來而傳達的感受。這個全藝術中的小部分,經常被指稱為這個詞的完整定義。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些古代人,是這樣看待藝術的,還有猶太的先知、古代的基督徒、回教徒,以及我們當代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是這樣看待藝術的。
有些人類的導師,像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以及早期的基督徒、嚴格的穆斯林、還有佛教徒,常常否定任何形式的藝術。
如此看待藝術的人——與能獲致愉悅感受者即為好的藝術之當代觀點相反——認為藝術與文字不同,它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藝術感染力會使人違背己意。如果廢除所有藝術,人類失去的將比容忍一切藝術的傷害要少。
這些否定所有藝術的人顯然是不對的。因為他們否定了不可否定者——溝通交流中最需要的元素,沒有它,人類就無法生存。但我們歐洲文明社會、社交圈及各個時代的人,也沒有多正確的觀點,他們認同的藝術,就是能帶給人們滿足感的,就是美、就是藝術。 以前的人掛慮的是在藝術品中看得到有些墮落腐敗的東西,因而完全禁止藝術了。現在所害怕的,卻唯恐被剝奪了藝術所帶來的快樂享受,因而所有的藝術都該得到庇護。我認為,後者的誤解比前者更荒謬,而且引發的後果更嚴重。
【註】豪茲爾(Kaspar Hauser, 1812-1833),一八二八年突然出現在紐倫堡,一身野蠻人的模樣,隨身攜帶一封信,上面寫著他從出生起就如此粗野。官方以流浪漢的名義將之逮捕,其未受任何教育文化洗禮的成長過程廣受關注。很多文學作品都以他為題材。
出處:
遠流出版《托爾斯泰藝術論》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蔣勳:帶一本書去吳哥吧!
托爾斯泰:農婦的歌唱與貝多芬奏鳴曲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