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融了內在衝突之後,我們採取的行動才是靈性的正確行動 |
|
作者:普瑞塔吉 & 克里希納吉(《四個神聖的秘密》作者) |
消融了內在衝突之後,我們採取的行動才是靈性的正確行動。 仍有內在衝突時,我們無法採取靈性的正確行動。
我們往往在憤怒或孤單的當下,決定展開或終結關係;在深感氣餒或不安的當下離職;在害怕經濟衰退的當下,選擇購買或拋售。身處不智的狀態中,如何做出明智的行動?
任何受苦狀態都會掩蓋智慧,扭曲我們對實相的觀點。你是否留意到,憤怒或氣餒使我們做出過於匆促而不合理的行為,擔憂和寂寞則使我們躊躇不前,或倉皇做出事後反悔的決定?
有些人處於內在紛亂的狀態,延續數小時、數週、數月甚至數年。這就像手裡捧著燙手山芋,我們從絕望中做出決定,而非豐盛的感受。把包袱從一手換到另一手,直到再也撐不下去。
靈性的正確行動這條路的起點,是暫停下來,放慢動作,透過平靜頭腦練習消融受苦狀態。這是因為,唯有待壓力煙消雲散,才能重獲清朗的視野,進而獲得洞見。
在我們的青年慈善基金會舉辦的課程,一名年輕學生的例子清楚地說明了這個法則。他年約二十出頭,痛恨生活的一切,其中最厭惡的就是他的新工作:打電話推銷泡菜。他痛恨這份工作的每件事,討厭耳機麥克風,討厭別人聽到他打去是為了推銷的反應,討厭微薄的薪水。可是他不能辭掉,因為他必須養家,他不想被年邁的父親訓話、責罵。
在這個沒人在乎他的城市,過著平庸的生活,令他十分喪氣。但他受不了父親,所以不想搬回家鄉。父親是平凡的陶匠,為村人製作水壺維生,村莊對他的期待僅止於此,父親也就懶得精進技藝。母親負責持家,每天為家人準備飯菜,然後出門替有錢人家下田。他痛恨這個窮困的家。他覺得自己走投無路,做的事情都沒有意義。
有一次,他照例打電話推銷泡菜時,和我們基金會的志工說上了話。他們在電話中交談良久,志工邀請他參加我們為一所學校的青少年舉辦的活動。在過程中,這名年輕人瞭解到自我厭惡正在摧毀他的人生。結束深化課程後,他放下了對父親和自己的厭惡。
隔週,他回到村莊,在母親做飯時靜靜坐在廚房。有生以來頭一遭,他覺得與母親緊密相繫。他協助母親準備全家的晚餐,發現自己做這些簡單的家事時快樂無比。接下來幾天,他幫忙母親料理每一餐,享受兩人準備的每頓飯菜。他說,食物的氣味和口感讓他的味蕾甦醒過來,他的心也喚醒全新的熱情。他抱著無比的清澈、勇氣,辭掉電話推銷中心的工作,回到村莊,向母親和村中其他婦人學習製作各式各樣在地料理,討教無數祕方。現在,他在我們學院擔任大廚,盡心盡力滿足學員的飲食需求,讓他們感到賓至如歸。他是身處美好狀態的廚師,這個狀態滲入了他的每一道料理,展現驚人的美味。
唯有消融受苦狀態,再做出生命中的決定,意想不到的機會與豐盛才會翩然降臨。
|
出處:《四個神聖的秘密:關於愛與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