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馬式和希臘式柱子如何分辨? |
|
作者:歐文.霍普金斯 Owen Hopkins |
柱與支柱可說是所有建築形式的必備要件,從原始的史前結構體到現今的建築皆然。柱與支柱除了具備結構功能,在不同的建築語彙中,還被賦予了意義。以古典建築為例,柱子原本僅有結構的功能,但是隨著古典柱式的演變,柱子成為建築物比例的演繹關鍵,柱子雖然仍涉及結構功能,但不必然只以結構為本質。柱與支柱的意義常透過雕塑性裝飾來表現,尤其在柱頭。至於其他例子,譬如不加裝飾的現代主義獨立柱,則因為擺放位置與改變建築的構成方式,而獲得意義。
柱與支柱 > 類型
柱與支柱是直立的結構構件,受壓時會將上方結構的承重傳送到下方結構或地面。柱與支柱大多用在柱樑系統,亦即橫樑靠直柱(包括支柱或圓柱)來支撐的系統。柱樑系統應用範圍甚廣,從原始的新石器時代建築,到今日鋼構建築核心都找得到。
柱與支柱有幾個各自獨立的發源地,並出現在各個建築時期與樣式。古埃及與波斯建築皆把柱與支柱當成重要元素,而最知名的範例當屬希臘與羅馬建築。以下例子中,柱與支柱不僅具備結構上的功能,還會依據特定的呈現方式與象徵價值來運用,尤其是古典柱式。
柱與支柱 > 古典柱式
古典柱式為古典建築的主要構件,由柱礎、柱身、柱頭與柱頂楣構組成。一般認為,古典柱式有五種:托斯坎、多立克、愛奧尼亞、科林斯與複合式,各有不同大小與比例。許多建築論述都對古典柱式的形式與用途提出規定,尤其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的人大量援引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的著作。這些柱式除了有不同尺寸與比例之外,在重要程度上也有區分。最低階的是羅馬托斯坎柱式,這是最素樸、最龐大的柱式,除非需要著重於龐大與穩固性,否則很少使用。多立克柱式常見於建築物的一樓樓層,主要分為兩種:羅馬多立克柱式的柱身可能有槽角,也可能沒有,但是有柱礎;希臘多立克柱式的柱身有槽角,但是沒有柱礎。愛奧尼亞柱式用於多立克上方的樓層,發源於希臘,但卻是羅馬人廣泛使用。最高等級的是科林斯柱式,專用在建築物的主樓層或最重要的部分。科林斯柱式的特色在於柱頭採用爵床葉飾。第五種柱式為複合柱式,為羅馬人所創造,結合愛奧尼亞的渦旋形飾與科林斯的爵床葉飾。複合柱式只出現在部分論述中,認為它是介於愛奧尼亞與科林斯柱式的過渡柱式,也有論者認為它位於科林斯柱式之上,因為集愛奧尼亞與科林斯柱式之大成。
◆羅馬多立克式
◆希臘多立克式
◆科林斯式
|
出處:遠流出版《閱讀建築的72個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