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博識網
Best100
遠流俱樂部
智慧藏
華山文創
台灣雲端書庫
關於博識網 /
登入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購物車
熱門新書
讀享生活文摘
暢銷排行
得獎推薦
優質套書
套書大賣場
非常作家
讀書社群
超值集購
我要找
的書
會員享遠流全書系單書79折,VIP會員更優惠
YLib書香存摺,紅利折抵書價
7-11取貨付款
盲人國度
、
無力感世代
、
後悔當媽媽
、
恐慌來襲怎麼辦?
、
都是大腦出的錯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至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我和我最後的人生:35歲癌末教授的抗癌故事與生命體悟
活出真我的中年人生課:心理腫瘤科名醫超越失落與無常的生命洞察
金庸作品
金庸作品集
金庸漫畫
金庸茶館
文學‧小說
文學
小說
推理
企管‧資訊
商業理財
資訊
人文‧科普
自然
科普
歷史/地理
台灣
社會科學
哲學/思想
生活‧藝術
旅遊
時尚
生活風格
電影
藝術/設計
漫畫
文創好設計
心理‧健康
心靈
勵志
心理
醫療保健
親子‧童書
童書
繪本
親子教養
青少年書
教育‧學術
教育
學術
學習‧辭書
傳播
辭書
語言
有聲書
考試/學習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文藝漫遊
人型墓碑
作者:蔣勳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賈政因為被皇帝點了學差,八月二十日要動身去做欽差學政,為朝廷選拔人才。
賈政出差,一走可能一年半載,可以想見做兒子的寶玉有多麼興奮。這個青少年,一向懼怕父親。父親一走,沒有人拘束,他就在大觀園中「任意縱性遊蕩」,過了一段極快樂自在的生活。
《紅樓夢》作者對明清時代八股取士的社會價值極其反感,寶玉的父親賈政恰好就是這種滿腦子讀書做官的典型代表。賈寶玉給這類讀書人取了一個名稱叫「祿蠹」,「蠹」是蛀蟲,常常吃書,鑽在書裡吃一輩子,什麼事也不關心。
「祿蠹」拚命吃書,又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官。賈寶玉在那個讀書人都變成考試工具的時代,用「祿蠹」兩個字,勾畫出一批滿腦子只有功名利祿的「人型墓碑」。
《紅樓夢》對傳統「祿蠹」式的讀書人的批判嘲諷,貫穿整部小說。
小說裡任何人一勸寶玉讀考試的書,他就要大發脾氣。連他一向很尊敬的薛寶釵,有一次勸他讀一讀考試的書,他也即刻放下臉來給寶釵難堪。別人勸他讀書考試做官的話,被他稱為「混帳話」,而他與林黛玉特別要好,據他自己說:「林妹妹從來不說這些混帳話。」看來這兩個少男少女是拒絕聯考制度的時代先鋒。
《紅樓夢》對中國傳統主流──考試做官文化的顛覆批判,極其強烈。君與臣,如同主僕關係,儒家歌頌的「文死諫」、「武死戰」,也都只是考試教育八股愚民的結果。
第三十六回,寶玉跟襲人談死亡,有一段話極犀利,與一般華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忠」的觀念大相逕庭。
寶玉跟襲人說:「人誰不死?只要死得好。」
死亡議題帶出了這個青少年獨特的生命價值觀,寶玉開始批判主流文化裡男性官場的「祿蠹」思想。看一看寶玉下面這段話:「那些鬚眉濁物,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這二死是大丈夫的名節,便只管胡鬧起來。」
青少年時讀這一段,當然充滿疑慮困惑。我讀中學時正是台灣最威權的時代,國家發動一切教育系統,宣揚愛國主義。愛國的核心,大家心照不宣,就是「忠君」。那一時代的「君」是誰呢?大家也心照不宣。
「文死諫」、「武死戰」也就是歷朝歷代為「君王」、「國家」而死的所謂忠臣烈士嗎?也就是忠烈祠裡一個一個牌位上的名字嗎?為何賈寶玉這個青少年敢如此大膽,批判了所有歷史上的「忠臣」、「烈士」?
寶玉一向用「濁物」兩個字,批判男性主流文化裡沒有內省能力的男子。權威把持著價值觀點,透過教育,透過讀書考試,一重一重達到愚民的結果。像洗腦一般,造就一批又一批的「祿蠹」,讓這些「濁物」越來越沒有思考能力,只會抱著「文死諫」、「武死戰」的教條,愚蠢活著,也愚蠢死去。
賈寶玉這個十幾歲的青少年,口中說著一般人認為的瘋癲胡話,卻似乎切中了一個腐朽文化裡最腐爛的本質─對死亡的輕率,以及對活著生命的糟蹋。
賈寶玉說了他自己對死亡的觀點,下面這一段話,放在世界最當代的文學中,都還是最好的文字吧:
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趁你們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去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托生為人,這就是我死的得時了。
這是《紅樓夢》裡我反覆讀出聲音的句子,像沙特的句子,像卡謬的句子,存在主義哲學在二十世紀思考的死亡議題,《紅樓夢》在十八世紀都思考過了。
然而這樣的語言,在《紅樓夢》的時代簡直離經叛道,即使在今天也一樣讓人不解吧。
死亡的價值關連著生命的價值,「祿蠹」的理想死亡形式是「文死諫」、「武死戰」,卻無法清晰思考「死諫」、「死戰」都可能已經是長期忠君愛國教育洗腦的結果。歷史過去了,常常會慨嘆,那樣的「君」與「國」,是值得一個個生命為他們而死的嗎?
《紅樓夢》恰好藉著一個胡言亂語的少年大膽批判了他的時代。他指出了「祿蠹」生命的可憐卑微,他也批判了包括自己父親在內,整個教育把活潑生命變成人型墓碑的悲劇事實。
賈寶玉的死亡價值如此簡單,他或許連司馬遷說的「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死亡態度也一併嘲笑了。他拒絕被主流價值的「偉大」綁架,他描述的死亡,一點也不偉大,一點也不悲壯。這個被許多人嘲笑為不通世務的少年,描繪自己死亡的畫面,只是能夠得到相親相近之人的眼淚,流成大河,把屍首漂到鳥雀不到的地方,隨風化了,不再托生為人。
「文死諫」、「武死戰」的偉大教育,如此被一個少年的胡言亂語鬆動瓦解了。在我受愛國忠君教育洗腦的年齡,每天要好幾次立正唱國歌,好幾次立正呼口號。每看一場電影、看一場舞蹈,也都要立正先唱國歌「愛國」一次。一個「領袖」死亡,全國一起下跪哭成一團,彷彿天崩地裂。是的,自古以來,帝王的死亡不就叫做「駕崩」嗎?在這樣的傳統教育下長大,一個青少年還會有能力拒絕做「人型墓碑」嗎?
歷史上豎立著一座一座偉大的人型墓碑,繼續教育暗示後來者的生命,都朝向人型墓碑的方式塑造自己,義無反顧。
賈寶玉渴望一種完全不同形式的死亡,不做人型墓碑,在人型墓碑如此貪戀「偉大」、「不朽」的同時,他只期望有愛人的眼淚把屍體漂起,期望隨風化了。如果「人」注定只是「墓碑」,賈寶玉很清楚知道,自己不願再托生為人了。
出處:
遠流出版《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2》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邢岫煙
羅馬式和希臘式柱子如何分辨?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