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模,不簡單 本尊VS.分身 戀戀紙模 紙模總動員 我要購買 回首頁
  大安溪鐵橋   台北孔廟   總統府
  虎鯨   鬼艷鍬型蟲   白痣珈蟌
-----------。本尊。-----------
-----------。分身。-----------
  虎鯨雖然名字中有一個「鯨」字,但牠們卻是道地的海豚科家族成員。獨特的墨黑體色上有著雪白和灰色的斑塊,加上雄鯨巨大的背鰭,外型很容易辨認。整個下巴到腹部呈雪白色,眼睛後方有明顯的白色橢圓形斑塊,雄鯨背鰭直而高聳,個體形狀有差異,常常會有不同的刻痕或疤痕;而雌鯨的背鰭較雄鯨小而彎,所以研究人員野外調查都是利用背鰭來區別不同的個體。牠們是海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鯨和母鯨有體長上的差異,雄鯨平均可達7.3公尺,母鯨只有6.2公尺。

  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一樣,虎鯨是靠肺進行呼吸,所以雖然在水中生活,仍需常常到水面來換氣。牠們只有一個鼻孔,長在頭上,又稱為噴氣孔,鼻孔平常緊密閉合,只有噴氣或吸入新鮮空氣時才會打開,每次浮出水面可以和外界交換90%的氣體,其鼻孔不能進水,否則會溺斃。全球海域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蹤影,尤其涼爽的溫帶、寒帶比熱帶和亞熱帶多。

「殺人鯨」不殺人

  虎鯨的學名「orca」是美加印地安人對牠們的稱呼(原意為會從水面潛入海中的大魚),在當地的文化中有許多與虎鯨有關的神話故事以及圖案。由於以前直接將英文俗名"Killer whale"翻譯為「殺人鯨」,所以容易讓人誤以為虎鯨會攻擊人類,實際上"Killer"比較接近的意義是殺手,主要在形容牠們是很好的獵人,但並不會攻擊人。虎鯨口中上下各有20至26顆圓錐狀的牙齒,屬於齒鯨類。牠們不挑食,食性是鯨豚類中最廣的,獵取的對象包括烏賊、魚類、海鳥、海龜、海豹、海豚,甚至於會攻擊巨大的藍鯨。虎鯨小群隊的成員常合作獵捕其他海洋生物,圍捕的技巧非常高明,就像狼群圍捕獵物的方式,因此博得「海中之狼」的稱譽。

  虎鯨和一般海豚一樣,有很特殊的找食物方法,雖然沒有露在外面的耳朵,也沒有嗅覺,但頭頂前方有一塊稱為「額隆」的脂肪組織,牠們先利用鼻管或咽喉發出聲波,再利用「額隆」接收碰到獵物而反彈回來的聲波來判斷獵物的位置。這種原理還被人類應用來發展成聲納系統,可以探測海底地形和魚群的位置。此外,牠們還具有很靈敏的聽覺,主要是靠充滿脂肪、中空的下巴(下顎骨)骨頭傳音到內耳來聽聲音。虎鯨和大多數哺乳類一樣,一次只懷一胎,比較特別的是母虎鯨的乳腺隱藏在皮膚下,小虎鯨吸奶前必須用嘴巴去碰觸才會出現。

世界級的明星動物

  根據外觀和行為,可以將虎鯨分為兩類:過渡者和居留者,兩者具有遺傳上的差異。過渡者通常組成較小的群隊(1至7隻),在寬闊的海域漫游,主要以海洋哺乳類為食,比較少發出聲音,游行方向會突然改變,經常一次潛入水中5至15分鐘,背鰭比居留者更尖,更接近背部中央。而居留者通常形成較大的群隊(5至25隻),棲息的範圍比較小,主要以魚類為食,經常發出聲音,可以預測航行方向,潛入水中的時間很少超過4分鐘。群隊的成員會終身在一起,而且由近親組成的小群隊甚至會發展出牠們自己的語言。台灣海域出現虎鯨的機率不多,都是屬於過渡者,曾經出現在台東,尤其是蘭嶼。

  虎鯨生性活潑、好奇,容易親近,喜歡用尾鰭或胸鰭拍打水面,躍身擊浪,甚至浮窺船上的人。成鯨和幼鯨都經常躍身擊浪,游泳速度快,最高時速可以達到55公里。因為外形、顏色亮眼,而且容易訓練,所以是海洋世界或是水族館爭取的明星動物。目前水族館飼養雖然有生殖紀錄,但沒有成功養成幼鯨的例子。近年來虎鯨的數量大量減少,已被列入保育類動物,水族館不但要經過申請才能夠飼養,而且還必須要有成功養殖過海豚的經驗。因為全球每年可以捕捉的數量固定,申請後還要排隊,目前如果提出申請,至少要等十五年以上才有機會,由此可見虎鯨的稀少以及受歡迎的程度。

紙模,不簡單  本尊VS.分身  戀戀紙模  紙模總動員  我要購買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