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模,不簡單 本尊VS.分身 戀戀紙模 紙模總動員 我要購買 回首頁

鄭司維設計的昆蟲紙模型處處暗藏巧思,每個玩過的人都在猜:這傢伙一定是個幾何天才!

1. 感受鐵道工藝的力學與美感《自己蓋大安溪鐵橋》製作花絮
2. 藍蠍子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自己蓋台北孔廟》上色後記
3. 流線造型如何表現?《我的海洋酷朋友》創作紀錄
4. 如何撐起翅膀,還能站得穩?《我的昆蟲歌舞團》創作紀錄
5. 總統府前快閃族!《自己蓋總統府》創作紀錄
6. 書中自有黃金屋──建築紙模型導遊
7. 紙模型親子DIY現場剪影
  鄭司維打開「3D搭模軟體」,在螢幕上點選一顆佈滿經緯線的小球,他左手捉住一隻鍬形蟲標本做參考,右手透過滑鼠不停拉扯經緯線。他不停在三度空間中變換視角,小球也跟著在各視角截面上不斷變形,最後竟成了一顆扁扁的鍬形蟲肚子。

  鄭司維隨後又選了兩顆小球,變出鍬形蟲的頭和胸部,當他將這三個部位拖到一塊查看比例時,這隻「網狀鍬形蟲」在他的操控下在立體空間中翻來轉去,彷彿科幻動畫片的怪物。終於調整好比例後,鄭司維將網狀鍬形蟲載入「3D拆摸軟體」,只見他東點西選指定了幾條切割線,才按下「展開」功能,構成立體鍬形蟲的所有線條一下子全攤到平面上。原來,複雜的昆蟲形體就是這樣被建構成立體,又從立體變成平面的。

  不過設計紙模型的程序看來還沒結束,鄭司維一邊拿近標本仔細觀察肌絡紋理,一邊又在密密麻麻的平面線條裡東挪西移。他認為軟體選定的展開方式常常違反自然肌理,再加上不懂得替人思考,線條總是複雜到只有電腦自己才組得起來,必須再從人的角度考量,挑掉那些不自然、製作困難的細節。就這樣,十數根菸點了又滅之後,他總算認可了螢幕上的線條稿,開始動刀剪下紙型,展開第一回合的鍬形蟲復原實驗。

幾何天才是怎樣鍊成的

  鄭司維是去年度兩本暢銷昆蟲紙模型書的設計者,他設計的紙模型,線條安排得恰到好處,處處暗藏巧思,每個組合過的人都不禁猜測:這傢伙一定是個幾何天才!

  對於別人的猜測,鄭司維顯得有些尷尬,因為「我其實不太會認路,數學成績也不好,凡是六個面以上的物體,恐怕就沒辦法單憑想像拆解。我只是會利用科技來彌補不足罷了。」原來,是態度而不是智商,一種不害怕科技、懂得善用科技的態度,造就出這位幾何天才。

  事實上,靠電腦拆解出線條稿只是紙模型設計的初步,這些線條稿還須進入第二階段,經歷無數次的組合實驗才行。鄭司維表示,書裡的每一隻昆蟲模型都曾耗費無數小時的組合試驗。以蜻蜓為例,為了讓長尾巴騰空翹起,他不斷假設、調整六隻腳的姿態,因為「紙是死的,邊緣設計成什麼角度,黏合起來就會出現什麼角度。」也就是說,腳部最上端假設成什麼切面,就決定整條腿黏上肚子後要以什麼角度伸展,而伸展的角度又決定了蟲子能不能站起來、尾巴能不能翹起來。「那是我的『昆蟲墳場』。」鄭司維指著工作室的大窗台說。看來,窗台上東倒西歪的鍬形蟲、獨腳仙、蟋蟀、鳳蝶,一片慘白,全都是實驗失敗、未經上色的作品。

  上色是設計昆蟲紙模型的第三個階段,唯有成功通過組合實驗的模型才能進入這個階段。畢竟,要將蟲子立體身軀上的顏色塗佈到平面紙型,可不是件簡單的事,要是上好色的昆蟲被發現竟然無法組合,肯定教人發瘋。

土法煉鋼,造就神奇色彩

  而到底,一隻有稜有角的蟲子,身上的顏色要如何跑到平面紙板上呢?這個問題也是玩過鄭司維紙模型的人最猜不透的。有人猜想是,從三個彼此垂直的方向拍下整隻昆蟲,再用神奇的投影技術,將攝得的顏色投映到組好的昆蟲模型上。但鄭司維可沒有這種神奇設備,他上色時用的是一種土法煉鋼想出的辦法。

  他先在相機前面擺上專業放大鏡,一個局部、一個局部地拍下小小蟲子(舉個例:身軀比成人小指甲還小的義大利蜂)身上的絲毫細節,包括複眼、翅膀紋路等。之後再進入影像軟體,將每一個立體影像順著紙型弧度拉彎或是放大縮小。就這樣,靠著驚人的耐心一點一滴貼湊出取自真實昆蟲的質感與色彩。

  但是,經過這樣費事的程序之後,可不代表昆蟲紙模型設計完成了。由於鄭司維的拍攝對象通常是死去的標本,和落地的葉子一樣總是全身枯褐,鄭司維最後還得再請教專家蟲子的真正顏色,再運用影像處理軟體調整出活生生的色彩。

  鄭司維最常求教的是知名的昆蟲專家張永仁。張永仁經常提供他昆蟲標本、照片,好幾次還給了他不單是色彩上的要緊建議,避免鬧出大笑話。鄭司維說起有一次,正暗自高興終於完成了蟋蟀模型的設計,張永仁一過目,卻馬上詢問耳朵哪裡去了?原來,蟋蟀的耳朵(聽器)長在前腳脛節上是一項特色,不知情的鄭司維偏沒將拍攝焦點對準這個部位。另一次,張永仁看了他的螽斯後驚呼,「天呀,你這隻是母的!」鄭司維受託設計一些能歌善舞的昆蟲模型,而昆蟲界基本上只有公蟲才會唱歌,沒想到鄭司維竟參考了母蟲標本設計了產卵管。鄭思維在尷尬之餘趕緊學外科醫師切除公螽斯腹尾的產卵管,還暗自慶幸只牽動到一些腹部小設計。

台灣的「手腫製蟲」

  為了避免同樣的錯誤,再加上希望模型能更栩栩如生,鄭司維後來也走向郊外開始觀察昆蟲。他指著標本盒裡一隻超大型虎頭蜂說,「這是我最難忘的抓蟲經驗。」

  那是在汐止朋友家的院子,當他發現這隻超大虎頭蜂時,揮網一撲竟就逮到了。他興奮地隔著網從背部接近,正高興才出手就抓住了蜂身,「沒想到牠的腰力實在是好啊!」虎頭蜂腹部在剎那間後扭90°,瞬間螫了他一大口。鄭司維忘不了回到家後,自己頂著腫大的拇指仔細觀察這隻虎頭蜂,痛徹心扉地學習到,虎頭蜂的胸、腹之間,竟然只以一點接連呢。「當時我一邊製做紙模型,一邊嘲笑自己是『手腫製蟲』。」

用紙模拚外交

  這位台灣的「手腫製蟲」其實並非自小就立志成為昆蟲紙模專家的。他原本是位商業設計師,最初因為好玩上網搜尋電腦外型的紙模型,才誤打誤撞闖入紙模世界,也因緣際會架設了台灣第一個紙模網站──3D紙模型網

  鄭司維的3D紙模型網現在每日約有3千人次到訪,由於這個網站,他扮起了紙模型外交官的角色,不停地聚集、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紙模愛好者。不只一次,世界各角落的紙友寄來從3D紙模型網下載的紙型組成的模型,讓他感動得無以復加。而這樣的感動,至今還不斷從挪威、美國、香港等地傳來。鄭司維驕傲地說,「除了紙模型,還有什麼立體東西能透過網路傳輸呢?」

紙模,不簡單  本尊VS.分身  戀戀紙模  紙模總動員  我要購買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