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色

西方正典的核心,東方文壇的座標

美國知名人文學教授哈洛•卜倫在《西方正典》中斷言:【莎士比亞】即為正典,它為文學設下了標準與極限。
的確如此,細數西方文學大師:歌德、易卜生、貝克特、托爾斯泰、珍•奧斯汀、狄更斯、惠特曼、普魯斯特、波赫士、聶魯達……無不仰瞻這位十六世紀的英國詩人兼劇作家。莎翁不僅左右了西方文學的發展,也震撼其他學科的思想家,如達爾文、馬克思、恩格思等人,他們對莎翁的推崇不僅溢於言外、且表述於作品中;不僅深受西方肯定,也影響東方甚巨,舉凡:知名文學家余秋雨就將莎翁當作終生仰望企及的座標,當代詩人余光中更尊其為「聖之時者」。

昭然若揭的人物典型、訴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莎劇中的每個角色皆讓人印象鮮明、歷久難忘,無怪乎文學大師歌德也要大聲讚嘆: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劇本被認為是不可超越的。作為「戲劇」,莎翁透過如真似幻的舞台和匠心獨具的故事,將人類命運的定數、男女的情愛、生命的糾葛描繪得淋漓盡致;作為「文學」,莎翁所創造的詩句、對白,融合了豐富的想像、敏銳的感受及神奇的寓言,令人咀嚼再三、歎為觀止;作為「藝術」,莎翁對真理的企求、美學的探索、人物的形塑,絕對不亞於舉世聞名的畫家杜勒、肖像畫家卡拉瓦喬、雕塑家羅丹之於人物畫、肖像畫或人體雕塑之造人靈魂。特別是莎翁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人物典型--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與李爾王、亨利五世與約翰王、凱撒與奧塞羅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連仲夏夜的仙子和精靈、威尼斯的商人、平凡的老百姓,也有溫馨的喜感、動人的友情與浪漫的愛情。

從莎翁劇本,看人性的演出

莎翁藉由哈姆雷特喊道:「演員是怠慢不得的,因為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縮影。」
用一個21世紀的望遠鏡去鳥瞰伊麗莎白時代的莎翁劇本,我們發現它猶如一座宏偉的舞台,上演著王室貴族、權力傾軋、貧富階級的史劇;也是活的素描,深淺勾勒出十六世紀英國市鎮、街頭酒店、工匠鋪子、多采多姿的面貌;更是人性的一面鏡子,反映出帝王將相、名門貴族、風流人物、市井小民內在世界的清明軟弱、忌妒貪婪、權謀鬥爭、犧牲奉獻、優柔寡斷、真摯情感、無奈衝突……。與其說我們看到了演員與觀眾的激情,毋寧說我們見識到人性赤裸的演出。事實上,莎翁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塞羅】、【李爾王】、【馬克白】裡的人物至今仍在,只是隨時空易了容、換了裝,但莎翁導演的人性劇碼--優柔的反撲、忌妒的狂瀾、貪婪的腫瘤、權慾的瘋狂,仍於每個世代持續發酵、輪番上演。

莎翁熱--文藝史上的活水江河

如果說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是繪畫界的兩大教父,那麼莎翁當之無愧就是古典戲劇領域的教皇,四個世紀來,這位教皇滿足了億萬上千對文學、對戲劇、對藝術、對語言熱愛的莎翁迷。
從上個世紀末,剛出現電影,莎劇就搬上了銀幕;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各國攝製的莎劇影片,不下三百部,而新的莎劇影片還不斷湧現。另外莎翁作品被改編的戲劇、歌劇、芭蕾舞和動畫也不曾間斷,無論是照本宣科,或搬至現代場景,甚至是文化背景鋪陳不同,皆展現出莎劇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而這股改編熱潮、這份特殊的榮耀,在古典戲劇領域裡也是絕無僅有的,無怪乎世界各大學府的文學院、戲劇系、語言學系,皆設有「莎學研究」相關課程,吸引無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研究,足見莎翁作品飽富深邃的思想內涵及無與倫比的戲劇張力!

首度回歸原作體裁,重現莎劇迷人風貌

莎劇大部分以無韻體詩敘述,詩藝更是登峰造極、眾口交讚,本書是首部回歸原作體裁「以詩譯詩」的中文鉅作。 
 由於莎士比亞的戲劇號稱詩劇,其中有散文也有韻文;更多的是無韻體詩(或稱素體詩,介於詩與散文之間,不押韻、不規定行字,但又受到內在格律制約,有清晰可辨的節奏),歷來的中譯全集皆把莎劇語言中最稱精華的無韻體詩翻譯成散文;不免有失原作的詩韻。然而,「以詩譯詩」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而且每一詩體譯本的工作量更是散文譯本的兩三倍。72歲的方平先生卻不畏辛勞的召集八位知名學者,歷時四年多的群策群力,終於完成中文世界第一套以詩譯詩的《新莎士比亞全集》精譯壯舉,並且回歸原作體裁,重現莎劇迷人風貌。

最具國際權威的莎翁全譯版本

在中文世界,除了這部參照歐美全集的琬琰佳作,我們見不到如此結合智慧與美感、兼顧文學與戲劇、最具國際權威的全譯版本。  
莎士比亞劇作歷經四個世紀,不管是當時手抄或排版上的錯誤,經由多年來數以百計的英美學者縝密的版本考證,使得即使只差了一個世紀的版本也會有面貌不盡相同的情況產生。因此,不同於朱生豪或梁實秋先生根據19世紀的牛津版(1892),《新莎士比亞全集》以「音組」的概念,參照了歐美當代備受重視的Bevington全集本(1992年)與Riverside全集本(1974年),加上方平先生忠於原著詩韻的精湛譯筆,詳實豐富的背景資料(如:有關版本、寫作年代、取材來源等考證),對於莎劇初探或莎學進深的讀者皆有極大的助益,是目前中文世界最新最精確的莎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