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輝燦爛的十月天,《科學人》贏得金鼎獎,恭喜!

  喜悅仍在秋風中晃蕩,四年級的社長卻在一個飄著細雨的夜晚,問三年級的榮譽社長:「這高檔的科普雜誌會促使賽先生更高大,而德先生也更健壯嗎?」三年級生想了想,就回答四年級生說:「賽先生與德先生雖是同卵雙生子,但卻不一定有相同的命運,由於客觀的環境不一樣,有些國家的賽先生長得快,德先生卻不怎麼樣,如當年德國的納粹及蘇聯政府。但這些是例外,真正的情形是,在全世界大多數的國家裡,我們往往可以從賽先生的健康指標去推測德先生的健康情形,也就是說,把全世界將近192個國家的賽先生和德先生作一比對,則我們會得到一個頗為可觀的相關指數。」

  四年級生搶著說:「但高相關並不能指出因果關係,所以我要問的應當是:『賽先生是德先生的驅動者』,還是『德先生是賽先生的保證人』呢?」

  三年級生說:「也許不應該太重視因果關係,重要的是如何維護與促進賽先生與德先生的共生體系,這就牽涉到這兩位先生共同基因的問題了。我想,構成健康的賽先生和健全的德先生都會動用到許多基本的元素,但歷史告訴我們,其中最重要的公分母可能只有兩個:一個是讓證據說話(Evidence-based),另一個則是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而這兩者也必須有相輔相成的共生關係才行!」

  四年級生很是懷疑:「在一個八卦消息掛帥、口水唾沫橫飛的社會,德先生是病了,他金玉其外,敗絮其內。表面上說是言論自由,其實整個社會的可信度越來越低,德先生已經是為『德』不卒,病入膏肓了!賽先生堅持讓證據說話的精神確實是對症下藥的良方。但沒有藥引子,有用嗎?」

  三年級生接著說:「藥引子,就是提升批判性思考,這是賽先生最可貴的人格特質。批判性思考不是一味做負面的否定,它的精髓是尊重其他的意見與看法,即對任何已經被提出的看法或意見,必須去檢視它們的邏輯推論歷程,並針對其中的關鍵假設小心求證,包括論「證」與「證」據。這個態度是對事不對人,且批判的對象絕對是包括自己的理論與看法。現在社會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養成要問問看有沒有第二種意見(ask for second opinions)的習慣了,這是好現象;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看看,第二、第三或第四種意見有沒有支持的證據?否則尋求再多的意見也是白搭,祇會增加思緒的混亂而已!」

  四年級生點點頭說:「挑戰權威的態度,當然是保證德先生與賽先生茁壯的重要因素。但你能舉個最近科學界的實例嗎?」

  三年級生吐了口氣笑說:「我還以為你不會問呢!我正要告訴你一個令我頗為感動的例子。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講的是格陵蘭島(Greenland)在往後幾年到底會變綠還是會變白?根據目前絕大多數專家與業餘科學人的看法,全球暖化的結果將使住在海岸線的居民陷入危機,因為暖化會使地球南北極的冰凍層融化,預計海平面在本世紀結束前將上漲77公分左右。海水漲、海浪高,當然對海岸線居民的居家安危造成威脅。的確,2002年格陵蘭島陸地上的冰層因地球暖化漸漸融解露出綠地,成為名實相符的「綠」島(Greenland)。這些證據使得大家更相信格陵蘭島有一天會被融解的冰水所淹沒。

  但是就是有不信邪的人!年初有一組在蘇黎士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者提出讓大家都跌破眼鏡的理論,他們研究南極圈的氣候變化,發現鄰近海洋的溫度升高後,會造成空氣中的水分增加,在寒冷的氣溫下,將會飄落更多的雪花。他們把在南極圈所得到的數據轉成各種參數,來模擬格陵蘭島在未來十年內因海洋加溫所產生的下雪量,結果是不減反增,也就是說,格陵蘭島不會變綠,反而會是白茫茫的一片呢!當然,這一群研究者也不忘記對自己的理論批評一番,認為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持續增加,那冰層融化的程度和速度都會產生變化,屆時又可能綠意滿島嶼了!」

  四年級生下了個結論:「讓證據說話加上批判性思維,其實也應該是德先生的必備特質,否則我們怎能檢驗民主選舉活動下,政治人物的承諾有沒有兌現?!

  三年級生欣然同意:「科學人就是要孕育這兩個精神,使它們變成生活的態度。那時候,賽先生與德先生就是一家人了!」

  那個夜晚,兩個老男生,在暗淡的路燈旁的車裡老生常談,為《科學人》祝福。恭喜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