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豐強(神通集團董事長)

坦白說,經營企業時,面對各種管理理論或許多事情是否應該堅持,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多少也曾有過,「這樣做到底對不對」的疑惑。當企業跨步向前時,往往有各種不同的選擇在腦中盤旋,身為企業經營者,就好像下棋一樣,常常需要花很多時間思索琢磨,或和同事反覆激辯,希望找出最好的下一步。

很高興看到一本書,沒有高深莫測的理論,卻非常貼近企業經營的實況,實事求是地探討企業經營的基本面,分析企業必須面對的種種決定和必須嚴守的紀律,強調眩目花俏、不斷翻新的策略比不上堅持執行簡單的想法和做法。對於很在乎公司長期發展的人而言,真是一本難得一見的好書。

《從A到A+》的作者提出一個問題:「一家還不錯的公司,有沒有可能蛻變為卓越企業?為什麼有的公司做得到,而有的公司做不到?」作者和他的研究團隊從一千多家企業中篩選出十一家「從優秀到卓越」的企業,並且作嚴謹的對照分析,書中的結論不但解了我多年疑惑,對神通集團長期不堅持品牌、只求專業經營及穩健成長的做法,更無形中打了一劑強心針。

回顧數十年來經營企業所走過的路程,書中許多地方都深深引起我的共鳴。例如作者強調:

  • 找什麼人,比做什麼事更重要。不是先決定新策略,再找人來執行,而必須先找到適合的人才,把他們擺對位子,然後討論、擬定決策。
  • 在十一家「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中,有十家公司的執行長都不是空降的明星,而是行事低調但執著,從內部升遷的第五級領導人。
  • 從優秀到卓越的轉型過程絕非一蹴可幾。企業絕不是靠一次決定性的行動、一項卓越的計畫、一點點好運氣、或一場痛苦的革命,就能脫胎換骨,而是來自於不斷重複正確的做法,點點滴滴累積而成。
  • 必須不怕承認自己的弱點,勇敢面對殘酷的現實,但同時絕不喪失信心。「停止做什麼」有時和「需要做什麼」同樣重要。


從點點滴滴的改善中,累積價值

回想十年前神通集團面對殘酷而難堪的現實,毅然放棄品牌,就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驗,如今卻因禍得福。當時大家都說企業應該自創品牌,我們卻活生生把品牌收掉,公司裡許多人都十分傷心難過。但當時個人電腦的價格戰爭已經開打,在利潤愈來愈微薄的情況下,要在全球各地維持MITAC品牌,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遲早會被打敗,還不如趕快轉型,改走物流。當時隱隱約約意識到自己最弱的地方是通路。因為打品牌時,如果缺乏通路的奧援,幾百萬、幾千萬美金的廣告費用就好像平白丟到水裡一樣。所以,我們願意面對殘酷的現實,放掉品牌帶來的光環和榮耀,默默進行基礎建設,成為其他企業的通路。但現在回頭來看,卻是個正確的決定。

換句話說,儘管很羨慕品牌,但由於了解品質比品牌還重要,商業模式比產品掛什麼名字還重要,因此必須有所取捨。

此外,本書還強調,能一以貫之,堅持單純原則的刺蝟,往往勝過一心多用的聰明狐狸,我也深有同感。

很多人太聰明,反應太快,不停的有新動作,卻不見得行得通。但一點一滴的改善累積起來,把看似簡單的事情以嚴謹的紀律,做到盡善盡美,最後反而能造成很大的差異。例如,聯強國際今天有幸在物流業名列前茅,其實沒有很複雜的策略,很多時候靠的是單純的堅持,慢慢累積價值。聯強賣的許多產品,例如手機,都完全不是自己生產的,而且在其他地方也都買得到,為什麼消費者要向聯強買呢?聯強成立許多大哥大快速維修中心,推出半小時維修服務,並且把手機原廠提供的一年保固外,再多增加一年保固。這個看似單純的概念,背後從庫存管理、維修技術、物流效率、前線與後勤間的緊密結合等,卻要付出極大的心力評估與改善。


因為別無選擇

讀完本書後,感覺有如回歸基本面來看武功登峰造極的高手,更有「江海之流浩浩,故能成其深廣也」之感觸。

書中對吉列公司董事長馬可勒的描述,道出了許多企業經營者的心情:「之所以努力不懈,完全是因為他無法想像還有其他的做事方式。在他的價值觀中,絕不可能挑選容易走的路……而摧毀了蛻變為卓越企業的機會。」

過去神通集團所堅持的「成長而不混亂」及「穩健的成長」,常被詮釋為「怕成長」、「保守」,讀了本書後,可以坦然的說:「我們不是怕成長,而是要長久的成長,就是那麼簡單。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別無其他的選擇,公司必須要長久愈活愈好,體質健康才是唯一能走的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