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新知探索

全世界最早、也最神秘的國際金融組織——國際清算銀行

作者:亞當.勒柏 Adam LeBor

當我向朋友或相識者提到正在寫一本有關國際清算銀行的書時,一般的反應都是一臉困惑,再來就追問:「你說什麼銀行呀?」我所交談的人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關心時事。許多人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有些興趣、也有了解。可是只有少許人聽過國際清算銀行的名號。這可就怪了,因為國際清算銀行是世界最重要的銀行,歷史比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還更悠久。數十年來,它屹立在全球金錢、權力和秘密的影響力網路之中心。

1927年,四個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中央銀行家齊聚紐約:德國國家銀行總裁沙赫特(Hjalmar Schacht)、美國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史莊(Benjamin Strong)、英格蘭銀行總裁蒙泰谷.諾曼(Montagu Norman),以及法蘭西銀行總裁李斯特(Charles Rist)。
(國際清算銀行提供)
國際清算銀行創立於一九三○年。表面上它以楊格計劃(Young Plan)的一部分而成立,來管理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賠款事宜。銀行的主要設計師為英格蘭銀行總裁蒙泰谷.諾曼(Montagu Norman)和稱國際清算銀行為「我的」銀行的德國國家銀行(Reichbank)總裁亞爾瑪.沙赫特(Hjalmar Schacht)。國際清算銀行的發起會員是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的中央銀行,以及日本若干銀行組成的財團。它也邀請美國入股,可是美國深怕會侵犯到它的國家主權,不肯參加。因此,J.P. 摩根銀行、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和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組成一個商業銀行的財團認股加入。

國際清算銀行的真正宗旨明訂在其章程中:「促進中央銀行的合作,以及提供國際金融營運其他便捷」。它是中央銀行家數十年來夢想的極致:要擁有他們自己的銀行——強而有力、獨立自主,不受政客干預和記者嘮叼。最令人滿意的是,國際清算銀行財務自主、將永久存在。它的客戶就是它自己的發起會員和股東——各國中央銀行。一九三○年代期間,國際清算銀行是一群中央銀行家的主要聚會所,以諾曼和沙赫特馬首是瞻。這一群人協助德國重建。沙赫特被公認是德國經濟復興的幕後天才,《紐約時報》形容他是「納粹財政鋼鐵意志的領航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清算銀行成為德國國家銀行實質上的分支,接受納粹掠奪來的黃金,替納粹德國進行外匯交易。

華府和倫敦都曉得國際清算銀行與柏林結盟。但是需要國際清算銀行維持運作、讓跨國財金新管道暢通,大約是各方唯一有共識的地方。巴塞爾是最完美的地點,它就位於瑞士北端,幾乎就和法國、德國邊界接壤。僅僅數英里之外,納粹和同盟國的士卒正在殊死作戰。國際清算銀行對此毫不介意。董事會雖然停開,國際清算銀行內分屬交戰雙方國籍的職員們關係依然融洽、專業。國籍根本不成問題,大家都以為國際金融服務為最高職志。銀行總裁湯瑪士.麥奇垂克(Thomas McKittrick)是美國人,總經理羅傑.奧波因(Roger Auboin)是法國人,助理總經理保羅.赫克勒(Paul Hechler)是納粹黨員、信末署名一定簽上「向希特勒敬禮」,秘書長拉斐爾.皮洛蒂(Rafaelle Pilotti)是義大利人。銀行權威的經濟顧問培.賈可布森是瑞典人,而他和皮洛蒂的副手則是英國人。

一九四五年之後,包括沙赫特在內,國際清算銀行有五名董事遭到戰爭罪行起訴。德國輸掉戰爭,卻贏得經濟和平,這大部分要歸功於國際清算銀行。國際清算銀行先後提供給德國國家銀行及其後繼銀行的國際舞台、接觸、銀行網絡和正當性,幫助德國從納粹時代到今天維繫住十分強大的財金和經濟利益。

國際清算銀行創行之後頭四十七年,即一九三○年至一九七七年,它設在巴塞爾中央火車站附近一座舊旅館大樓裡。銀行大門被一家巧克力店擠到一邊,只有一小塊告示牌證實狹窄的廊道通往國際清算銀行。銀行的經理人相信,需要知道國際清算銀行在哪裡的人自然會找上門來,至於世界上其他的人肯定不需要知道。查爾斯.孔布斯回憶說,數十年來大樓內部改變不大。國際清算銀行提供「斯巴達式的設施,把一座維多利亞風格的舊旅館改裝,原本的臥房移走床、搬進辦公桌,就變成辦公室了。」

銀行於一九七七年喬遷進入中央火車站廣場二號目前這座總部大樓。它離原址不遠,可以俯瞰巴塞爾中央火車站。今天國際清算銀行的主要使命,用它自己的話說,共有三項:「服務(各國)中央銀行追求貨幣及財政穩定,促進上述領域的國際合作,並做為(各國)中央銀行的銀行。」國際清算銀行也設置全球中央銀行及商業銀行網絡平穩運作所需的許多實務及技術架構。它有兩個連線的交易室:一個在巴塞爾總行,一個在香港辦事處。國際清算銀行替它的客戶買賣黃金及外匯。它提供各國央行資產管理及有需要時安排短期融資。

國際清算銀行是個很獨特的機構:一個國際組織、一家非常賺錢的銀行、又是一個研究機構;它依據國際條約成立、得到保障。國際清算銀行向它的客戶及股東——各國中央銀行——負責,但也指導它們的營運。國際清算銀行認為,一家中央銀行的主要職責是控制融資流通以及貨幣流通量,以確保穩定的商業環境,並且要維持匯率在可管理的幅度之內,以確保幣值、使國際貿易和資金流動平順。這一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全球化的經濟下,市場瞬息萬變,對經濟穩定和價值的認知,幾乎和事實本身同等重要。

國際清算銀行雖然對商業銀行沒有法定管理權,它也協助監督商業銀行。巴塞爾銀行監督委員會(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設在國際清算銀行底下,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和流動性的要求。它要求商業銀行放貸時,對其風險加權資產至少要有百分之八的資本,也就是說,一家銀行若有一億美元的風險加權資產,它必須維持至少八百萬美元的資本。委員會沒有執行的權力,但是它具有極大的道德力量。彼得.阿科士.波德說:「這個規定非常強大,百分之八原則已訂入國家法律。它好比是電壓(voltage)。電壓已經定在二二○伏特。你可以說你要九五伏特,可是它不管用呀!」理論上,在國際清算銀行監督下,合理的內規和相互合作可以維持全球財金體系平順運作。理論上是如此。

事實上我們已從衰退進入深刻的結構危機,它因銀行的貪婪無饜而引起,已經威脅到我們全體的財務安全。和一九三○年代一樣,歐洲部分國家面臨經濟崩潰。國際清算銀行的兩個最強大的會員銀行——德國聯邦銀行和歐洲中央銀行——已經力推撙節狂熱,它逼得希臘走到財政懸崖,當然希臘統治階級本身的貪瀆腐敗也難辭推波助瀾之過。其他國家也可能接踵出現危機。舊秩序已經破裂,它的政治、財金體制從內部腐爛。從奧斯陸到雅典,極右派勢力大盛,因為貧窮和失業逼人發狂。憤怒正在腐蝕人民對民主、法治的信心。不動產和資產的價值再次在它們主人的眼前蒸發掉。歐元有崩解的危機,有錢人紛紛搶進瑞士法郎和黃金以求保值。年輕、有才智、能行動的人再次逃出本國,到外國尋求新生活。促成國際清算銀行成立、讓它得到極大影響力的國際資金的強大力量,再度抬頭。

2013年歐洲中央銀行理事會。歐洲中央銀行一如國際清算銀行,都受國際條約所保障,運作不透明,免於責信。
(歐洲中央銀行提供)
國際清算銀行立於一個正在分崩離析的國際金融體系的巔峰,但其官員辯稱它沒有權力出來當國際金融的規範監理人。可是,國際清算銀行對歐元區的危機難辭其咎。從一九四○年代末期有關多邊支付的第一批協議,到一九九八年成立歐洲中央銀行,國際清算銀行一直居於歐洲統合計劃的中心,為貨幣和諧化提供技術專業知識和財金機制。一九五○年代,它管理「歐洲支付聯盟」(European Payments Union),它把歐洲大陸的支付系統國際化。國際清算銀行一九六四年設置歐洲經濟共同體央行總裁委員會(Governors’ Committee of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它協調跨歐洲的貨幣政策。一九七○年代,國際清算銀行管理「蛇」(snake),這是將歐洲貨幣維持在一定匯率幅度之內的機制。一九八○年代,國際清算銀行支持的狄羅爾委員會(Delors Committee)於一九八八年提出研究報告,為走向「歐洲貨幣同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採用單一貨幣鋪路。國際清算銀行催生「歐洲貨幣研究中心」(European Monetary Institute, EMI),它是歐洲央行的前身。歐洲貨幣研究中心主任亞歷山大.藍法路斯(Alexandre Lamfalussy)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被譽為「歐元之父」。一九九四年接掌歐洲貨幣研究中心之前,藍法路斯在國際清算銀行任職十七年,先後擔任經濟顧問和總經理兩項要職。

身為一個沉靜、神秘的組織,國際清算銀行表現出奇地敏捷。它安然度過第一次全球經濟大恐慌、德國賠款支付和金本位制的終止(它存在的兩大主因)、納粹主義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布雷頓森林協定、冷戰、一九八○年代和一九九○年代的金融危機,以及共產主義的終結。二○○三年至二○○八年擔任國際清算銀行經理人的馬爾孔.奈特(Malcolm Knight)指出:「我們很欣慰地看到——藉由維持小型、有彈性、不受政治因素影響——(國際清算)銀行在其歷史過程中非常成功地與時俱進,能因應情勢演變而調適。」

國際清算銀行已使自己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支柱。除了「全球經濟會議」之外,國際清算銀行設置四個最重要的國際委員會處理全球銀行業務:巴塞爾銀行監督委員會、全球金融制度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支付清算系統委員會(Committee on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s),以及處理中央銀行統計業務的厄文.費雪委員會(Irving Fisher Committee)。國際清算銀行還有三個獨立的組織:兩個和保險業有關,第三個是「金融安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金融安定委員會協調各國金融當局和監理政策,已經被稱為全球金融體系繼國際清算銀行、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之後的第四根支柱。

國際清算銀行現在是全球第三十大黃金準備持有人,數量達一百一十九公噸——還超過卡達、巴西或加拿大。加入國際清算銀行今天還是特權,不是權利。董事會負責核准中央銀行能否加入,要依它是否「對國際金融合作與本行業務有重大貢獻」做決定。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直到一九九六年才加入。國際清算銀行在墨西哥市和香港設置辦事處,但仍然十分以歐洲為中心。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其頓、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總人口一千六百二十萬人)已經獲准加入,可是人口多達一億六千九百萬的巴基斯坦還不行。中亞最大國哈薩克也不行。非洲方面只有阿爾及利亞和南非是會員——非洲第二大經濟體奈及利亞也還未獲准加入。(替國際清算銀行辯護的人說,它對新會員要求相當高的治理標準,當奈及利亞和巴基斯坦等國中央銀行達到這些標準時,會考量是否准他們加入。)

考量到國際清算銀行在跨國經濟的樞紐角色,它的低調相當了不起。一九三○年,《紐約時報》有位記者指出,國際清算銀行保密的文化十分強烈,董事都已經離開會議室了,仍不准服務人員瞧一瞧會議室。這一點迄今沒有改變。「全球經濟會議」進行中,不允許記者在銀行總部之內逗留。國際清算銀行人員很少准許記者直接引述其名報導,其實他們也很不願和記者交談。這個策略似乎還挺管用。反全球化的社群網路抗議者「佔領華爾街運動」就沒有登門來吵國際清算銀行。巴塞爾中央火車站廣場二號相當寧靜。國際清算銀行總部門口沒有示威民眾群聚,附近的公園沒有抗議民眾紮營露宿,沒有人設置喧鬧的委員會迎接全球中央銀行家們到此開會。

全球繼續接二連三爆發危機之際,金融機構受到前所未有的嚴格檢驗。一大堆記者、部落客和調查作家緊盯著銀行的一舉一動。可是,不知為什麼,除了偶爾見諸財經版面,國際清算銀行大都能避開批判性的檢視。直到現在。

出處:遠流出版《央行的央行:國際清算銀行秘史》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比特幣技術解密 如何面對國際清算銀行的超級金融權力?──不可迴避的歷史挑戰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