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歷史解碼

三無忍——忍者如何消除聲音、氣味等存在的痕跡

作者:川上仁一

絕不能讓對方察覺我方的存在

忍者的許多活動,是要秘密入侵敵方陣營或是宅邸,所以,一旦被對方察覺自己的任何氣息,就代表任務失敗了,在此同時,也讓自己的性命陷入危機之中。因此,忍者時時刻刻都在想辦法,不要被對手給發現。

忍者的這種處世態度,在《萬川集海》中有提到,叫做「既無音、也無味,既無智名、亦無勇名」。簡單的說,身為忍者絕不能出名,就連發出聲響、散發體臭都不可以,所以要對此進行嚴格訓練。

忍術的基本訓練法雖然各有不同,但提升五官感受和意志力、還有步法之外,還要進行名為「三無忍」的鍛鍊。其中消除腳步聲叫做「無足忍」,消除呼吸聲叫做「無息忍」,而消除臭味則叫做「無臭忍」。

關於腳步,也就是「步法」我們稍後會詳加解說。至於消除呼吸聲,則是指忍者的修行基礎之一的「整息法」。

整息法不僅可以達到無息忍的成效,消除呼吸聲,同時還能讓體內充滿氣,培養頑強的體力與氣力。在進行修行時,要正座並且在面前焚香,徐徐的吸氣,然後屏息,讓氣在全身流通一巡,然後再從鼻子徐徐的呼出。

為了看出訓練的成果,有時會在鼻間放上羽毛或紙片,練習如何在不讓羽毛或紙片掉落的情況下進行呼吸。一旦練成這項功夫之後,據說即使在身體進行活動之後,也不會發出呼吸聲了。

呼吸聲是最容易被耳朵聽到的聲音,尤其是在夜晚,入侵安靜的宅邸時,要盡可能保持靜默,這時,就要以穩定的頻率來呼吸,消除自己的氣息。

藉著「整息法」,忍者不但能安靜的呼吸,還能集中精神,因此,無論躲在地板下方、或是藏身在天花板之上,都不會被對方察覺。

至於氣味方面,忍者為了控制體臭和口臭,平常就對飲食有所節制,比方說氣味強烈的蔥、蒜、洋蔥等都不可以吃,偏油的食物和容易發汗的食物也要避免。以藥草產地聞名的甲賀地區,據說還有能夠防治口臭的秘藥。

話說回來,一旦潛入敵方宅邸,就不可能刷牙、甚至不容許喝水。在這種時候,就得要用磨牙和活動舌頭的方式來清潔口腔,並且分泌唾液來消除口臭。

擁有獨特的呼吸法和跑步法

津輕藩(現在的青森縣西部)將忍者稱之為「早道之者(跑得快的人)」,可見忍者的腳程快也是重要的利基之一。尤其是在合戰中,如何比對手更早一步把情報帶回來,攸關整場戰役的勝敗。如何跑得更快、而且跑得更久更遠,成了一位忍者是否優秀的評斷指標。

忍者在跑步時,使用的是「雙重呼吸法」(又稱為伊賀流千里善走之法),也就是在跑步時,維持「吸、呼、呼、吸、呼、吸、吸、呼」這樣的呼吸頻率。

雖然不知生理學的根據為何,但是據說這樣能夠提升跑步時的氧氣吸收量,並且專心一意的投入,也就跑得更快了。

至於特殊一點的跑法,有「忍步法」,這是把雙臂交叉環抱在胸前,雙腳像是在彈跳似的跑法。問題是,這種跑法真的有實際使用過嗎?還有,這樣真的會跑得比較快嗎?這都令人存疑。

還有一種「犬跑法」,就是跟狗一樣四肢著地的跑法。在狹窄的場所能夠迅速的移動,而且經過訓練之後,還能隨時朝前後左右跳開。犬跑法還有另一種變體,就是跑步時將臀部抬高,手腳只有尖端著地,藉此降低跑步的聲音,這樣的變化跑法稱之為「狐跑法」。

「步行法」的種類也是多采多姿




忍者除了要跑得更快之外,還得因應各種狀況,學習各種不同的步行法。在忍術秘傳書《正忍記》之中,註記了「腳法十條」,是忍者務必牢記的十種走步方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步行法,是十條中列為第一條的「拔足法」。這種步行法在抬腳時,像是把腳從地上拔起,只留下小趾些微著地,據說這樣就能消除走步的聲響。

比這種拔足法更為謹慎的步行法稱為「浮足法」。這種步行法不會把整個腳掌都踏到地上,而是用腳尖在走路,同樣有消除腳步聲的功效。

最後,若是在需要更小心走步的時刻,則會使用一種名為「深草兔步」的步行法。這種步行法要蹲低身子,雙手放在地板上,然後把腳踏在手背上,用這種方式緩步移動。

這種步行法顯然需要很強的平衡感,在秘傳書《忍秘傳》中提到,如果非得要通過熟睡的人的旁邊時,可以利用這種步行法。至於名稱的由來,則是因為這種步行法,很像是兔子在草長得很高的草原裡行走的模樣。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種走步的方法。舉例來說,「擦足法」是腳貼著地板滑過的步行法,這樣就不必擔心踩到菱角釘了。忍者在逃避追兵時,會在地面灑下菱角釘,所以自己在走路時,也會特別在意不要中了這樣的陷阱。

此外還有「橫走法」,是將背部貼著牆壁,雙腳朝左右方向移動的步行法。

有些大戶宅邸,會設置腳一踩下去就會發出吱軋聲響的「黃鶯地板」。想要通過這種地板時,要使用「板橇之法」。這種步行法要穿上特製的草鞋,然後在地板上面鋪上特別厚的和服腰帶,沿著腰帶的路徑來前進。

出處:遠流出版《忍者:闇影軍團的真實面貌!》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兵糧丸‧戰鬥服‧水蜘蛛——忍者的食‧衣‧行 永不止息的文化脈絡——不斷發明和創新的英國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