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親子教養

就算一次花很長時間唸書 也很難真的學會

作者:今木智隆


(圖/freepik)


我所提供的教材因為是使用平板,能時常詳細記錄孩子學習的過程。

這不只能追蹤「哪個孩子能夠答對哪種問題,又會答錯哪種問題」,還能詳細記錄「解開一道題目要花上多久的時間」「幾點開始學習,到幾點結束」等等。因此即使不用面對面,也能提供孩子個別的詳細指導與學習上的建議。

我在試圖用這些數據捕捉學習的習慣時,從中發現了有趣的傾向。以下將根據這些記錄談談關於學習習慣的話題。

遺憾的是,即使是在同個時期花相同時間學習的孩子,在提升學科能力的程度上仍有落差。

明明已經花很多時間唸書,成績卻沒有進步的孩子;和只要有花時間念書,成績就會變好的孩子,差異到底在哪裡呢?

其中一個答案就是「學習的時間長度跟次數」。


我們從孩子的學習數據,對照了「一次花長時間學習的長時間型(合擊型)」與「花好幾次短時間學習的短時間型(分進型)」的差異,發現後者(花好幾次短時間學習)的成績有較明顯的進步。

短時間型和長時間型的孩子,實際上的學習進度(學習速度)落差有10%之多。這也就是說,短時間型的學習,要比長時間型的學習更有效率。

如果要討論為何短時間型的學習效率更佳,目前雖然還沒有進一步的驗證,但恐怕跟專注力的持續時間有關。在開始唸書的幾十分鐘內,要持續維持專注是很困難的。對國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此外,在總學習時數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是進行長時間學習的話,與上一次的學習之間自然就會有空白。

例如一個每個禮拜花三次20分鐘時間唸書的孩子,與只有每個禮拜天唸60分鐘書的孩子,總學習時數是相同的。

但與前者每兩到三天就會學習一次比起來,後者每七天才會學習一次。兩段學習時間之間足足空下了160〜170個小時。如果相隔那麼久,原本已經理解的內容,也容易變成模糊的記憶,就有可能不小心忘記公式等等。

這樣一來,孩子還得花很多時間回想跟確認,導致學習效率低落。

「不要和上次學習相隔太久」,正是提升學習效率的秘訣

短時間型學習的效率較佳這件事,我們也可以從以下的數據看出。

由數據可明顯看出:不是只在平日學習,也會在週六或週日學習的組別,比起沒有這樣做的組別,學習速度平均提升了15%之多。即使總學習時數相同,在週末也會學習的孩子,能有更好的學習效率。

我們可以說,比起平日,週末更容易安排專注學習的時間;除此之外,能否保持學習的節奏不中斷,也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比起「一次讓孩子唸很久的書」,不如「每天讓孩子唸一點書」,這樣才更有助於提升學科能力。


小心!碎片化學習的陷阱

看完前述的說明之後,您可能會認為:

「這樣的話,比起花一段時間唸書,是不是在一天之內利用零碎時間學習,成績才會比較好?」

此圖表是根據學習份量相同的孩子,每次學習時間的長短進行分類比較。「每次的學習時間較為平均的孩子」與「每次的學習時間不到10分鐘的孩子」,在每個月花20〜50小時學習的區間,成績(學習速度)有甚大的差距。後者的學習速度明顯會變得比較慢。

也就是說,即使「每天花時間分進學習」,如果一次不到10分鐘的話,學習效果其實是非常低的。還請確保孩子每次的學習時間,至少要有20分鐘左右。

綜合以上的資訊,就能得知:最能提升學科能力的學習法,就是將週末六或日也包含在內,規劃每次20分鐘以上的學習時間,分進並持續地學習。對家長而言,必要的事情就是協助孩子維持學習的節奏。




出處:《教出孩子理工腦:日本亞馬遜暢銷NO.1!用10億大數據打造最強數學力》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吳曉樂/《閱讀女作家》:她僅僅提起了筆,就驚動了世界 《卡片盒筆記》我的實踐感想與心得、大力推薦的原因 / 瓦基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