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博識網
Best100
遠流俱樂部
智慧藏
華山文創
台灣雲端書庫
關於博識網 /
登入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購物車
熱門新書
讀享生活文摘
暢銷排行
得獎推薦
優質套書
套書大賣場
非常作家
讀書社群
超值集購
我要找
的書
會員享遠流全書系單書79折,VIP會員更優惠
YLib書香存摺,紅利折抵書價
7-11取貨付款
屁屁偵探讀本11新的怪盜
、
當育兒變成一種「懲罰」?
、
學霸作文
、
震盪效應
、
不可思議的貓妖生活曆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至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看雲趣:從科學、文學到神話,認識百變的雲世界(10週年新裝版)
金庸作品
金庸作品集
金庸漫畫
金庸茶館
文學‧小說
文學
小說
推理
企管‧資訊
商業理財
資訊
人文‧科普
自然
科普
歷史/地理
台灣
社會科學
哲學/思想
生活‧藝術
旅遊
時尚
生活風格
電影
藝術/設計
漫畫
文創好設計
心理‧健康
心靈
勵志
心理
醫療保健
親子‧童書
童書
繪本
親子教養
青少年書
教育‧學術
教育
學術
學習‧辭書
傳播
辭書
語言
有聲書
考試/學習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自我成長
如果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怎麼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作者:愛智者書窩 鐘穎心理師
如果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怎麼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那些不能原諒的人是否能夠放下了?那些不美好的經歷是否會被你視為一份禮物?那些做到的人發生了什麼?就是接受。
本書的封底寫著:除了「愛的藝術」,你還需要學習「接受的藝術」。看到這句話時我笑了。因為我曾為《愛的藝術》寫過推薦文,所以它看起來像是對著我來的。但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正確!
如果你曾經聽過「正念」療法的益處,或者聽過「與陰影和解」這句話。他們的核心其實都極為類似,那就是接受。
接受什麼?接受問題、接受不美滿、接受現狀、接受過去、接受此刻的處境,接受那些被我們拋棄和拒絕的面向。易言之,我們需要對當下的一切說「好」。
或許你聽過這個故事。佛陀將人生各種痛苦比喻成一枝射在你身上的箭,當我們受了箭傷(被拋棄、得癌症、失業、離婚)時,我們需要的不是問為什麼?為什麼這枝箭偏偏射中了我?這枝箭是誰射的?它的材質如何?射箭者有什麼目的?我要向他理論。我們需要做的是救治箭傷。但「抗拒」接受現實卻是第二枝箭,它會使我們的箭傷雪上加霜。
否認帶來了另一層的痛楚。
你可以試著對自己連續七次的說「不」!然後再對自己說七次的「好」!然後觀察自己有什麼反應?不會讓我們感到緊繃、防衛、甚至會有點憤怒。但說好的反應卻截然不同,它會讓人覺得受到安慰、開闊、以及心情愉快。而抗拒就是說「不」。
主動地對我們的處境說「好」,不代表我就要喜歡眼前這個人,或喜歡發生在我身上的狀況,而是要認清有哪些東西是我們能夠掌握的。關鍵在於接受。因此沙特才說:「人是終極的自由。」因為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以什麼態度來面對現況。
這本書簡單又深刻。
作者讓我們知道,關於接受這件事,我們只需要三個步驟:承認、連結、寬容對話。我把它濃縮並用榮格心理學的語言詮釋如下:
第一,承認。「承認」具有療癒的效果,而且我們都有能力辦到。順應此刻的感覺,然後承認它,就會啟動我們的大腦皮質,促使大腦的皮質下區域變得平靜。例如,「某某,你現在很煩惱、覺得自己很痛苦。」
用我的話來說,承認意味著接受自己的無常與不完美(也就是陰影),承認那就是我的一部分,但卻不是我的全部。我們重新認同回失落的自我面向(不健康的、醜惡的、偷惰的、封閉防衛的),我們的心態就會神奇地從否定轉為肯定。是的,那就是我的感受,就是我所遇到的事。
第二,連結。它意味著將注意力放在共通的普世經驗,告訴自己這些感受同樣發生在許多人身上,只要知道我們從屬於某個群體,就會覺得好過很多。例如「某某,世界上有許多人都像你一樣,經歷過一樣的事情。每個人都會犯錯。」
榮格所談的「原型」也是這樣的概念,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愛恨情仇以及痛苦危機,無不是普世性的經驗,一旦能瞭解它,我們就能得到安慰。佛陀曾用類似的方法教導了一位喪子的母親。痛苦的母親尋求佛陀的幫助,佛陀告訴她,如果想要擺脫自己的喪子之苦,就去找一戶從未死過親人的家裡,跟她們借點種子(或一杯水)。可想而知,那位母親沒有成功。但她卻因此明白了,人人都承受著喪失親人的痛。她因此將注意力從自身轉向眾生。
第三,寬容對話(talk kindly)。它的意思是運用觀想的方式寬容地對待和安慰自己:「你會沒事的,你會平安度過難關。沒事的,你會越來越好。」我們在這裡可以使用「你」或自己的名字來替代「我」。藉由名稱的轉換來拉開與問題的距離。研究指出,當我們使用「觀察我」(observing ego)時,就不再陷溺於自身的思緒當中,也不再一味認同自己的想法,因此能夠放鬆下來。
書寫之所以能做為一種療癒,正是源於此因。今年夏天我也會和黃英老師合作一起開發書寫療癒的方案,再邀請大家一起參加、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命經歷、痛苦、與成長。
用深度心理學的語言來說,我們喚醒的或許是兒時受到他人所關愛照顧的經驗。我們重新「退行」到這樣的狀態裡,重新變成一個需要受照顧、且值得受照顧的人。作者更教導我們,如果寬容對話很困難(在我來看,那些幼時缺乏正向經驗的當事人更不容易做到),可以改成對他人「傳達關懷」。也就是想想自己在面對什麼人或動物時,能夠傳達這份單純、溫柔的愛。無論是自己的孩子、寵物狗都可以。
承認、連結、寬容對話。每天花幾分鐘複誦這些話,改變就會開始發生。而各位讀者你知道這整件事最棒的地方在哪裡嗎?那就是這三個步驟全部都是由自己完成的,你無須假手他人。易言之,他讓我們感到自由。
自我關懷最弔詭的地方就在這裡,它不會使人軟弱,反而會讓人變得更堅強、柔軟、和開放。當我們越來越少抗拒,心情就會越來越平靜。
待我們越來越能接受自身經驗時,就會打開接受他人的大門。對那些因為家人或他人的錯誤而受苦、憤怒的人來說,這件事非常重要。自我關懷是一切的起點,在這件事做得夠深之前,原諒以及和解不會到來。而原諒其實正是接受的極致。
當然,接受他人對我們犯的重大錯誤是非常困難的。但接受他人不代表我們要認同他們的行為,而是代表我們接納他們的人性。人性都需要關愛。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其實跟我們一樣,共享同一份需求,脆弱而且愚蠢。當我們的心再度感受到對他們的憤怒時,沒有關係。我們要做的仍然是承認、連結、並對自己寬容以待。我們不是聖人,這些憎恨感是我們的一部分。承認自己並不喜歡這個人或眼前的處境。接受自身的抗拒念頭,療癒就會開始。
接受無常吧!我一直很喜歡這句話:「如果你現在不能快樂,你就永遠不能快樂。」為什麼?因為人生不會永遠順風順水,不會每件事都稱心如意、水到渠成。作者說,「如果你非要諸事順心才能快樂,註定招來憂鬱。」萬事皆流,如果讀者不懂這個意思,不妨打開水龍頭,讓水流過你的雙手。這就是當下,它會不停地轉換、流動。
因此
境遇就像流動的河水
,時時變動。美好的、不美好的;健康的、不健康的;快樂的、不快樂的;平靜的、煩躁的。這都是我們的生命,都是我們的一部分。如果你今天就得死,請讓這所有一切共同成為滋養你這一生的肥料,而不是令人生厭的垃圾。
即使是在狂風暴雨之中,我們仍然能從雨水低落在石頭的聲音中找到平靜。向當下臣服,我們才會經驗到可能性,否則我們就會失去選擇,只能任由痛苦抓住我們。
在童話故事《綠野仙蹤》中,桃樂絲和他的狗狗托托一起待在了龍捲風的中心,沒想到那裡異常平靜,等龍捲風消去之後,他們的房子掉了下來,壓死了邪惡的東方女巫。
故事用一個極為童趣的方式描述了接受的藝術。如果我們能夠接納暴風雨,不僅能獲得平靜,甚且能除去那些威脅著我們的情結。
面對痛苦,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開啟覺知。痛苦雖然不變,但卻因此消溶於廣大的意識之湖裡。金恩博士說:「能驅散黑暗的不是黑暗,而是光明。能驅散恨的不是恨,而是愛。」同樣的道理,書裡告訴我們「能夠驅散抗拒的不是抗拒,而是接受。」
追問原因,不如追尋意義。在親子衝突或伴侶爭執中最容易出現這樣的例子。詢問孩子為什麼不讀書了?為什麼不聽話了?追問原因的結果毫無例外,它們總是淪為相互指責。但追尋意義卻不同,它使人們接納現狀,並開始尋求解決方法。
因此如果當下的情況令人痛苦,例如被炒魷魚、被提分手或離婚,我們還可以用一個更高的觀點(也就是靈性的觀點)來看待這件事。這意味著我們不去思考「我遇到了這件事」,而是思考「這件事是不是為了我而發生的」?
易言之,它是一場倒楣的意外,還是具有更高的成長目的?
榮格在與他的老師佛洛伊德決裂後就曾做了必須殺死齊格非(Siegfried)的夢。這個夢顯示了他與佛洛伊德的衝突(因為佛洛伊德的名字是Sigmund,字音很相近),但他卻把這個夢解讀為歐洲未來的命運(預示了德國的興起與世界大戰)。這兩種觀點的夢詮釋都是正確的,但後者卻使榮格的眼光引向了更偉大的事物。或許在那樣的傷痛過程裡,他需要這樣的詮釋來勇敢地走上自己的心理學之路。從此觀點言,他的詮釋才真正殺死了齊格非(也就是佛洛伊德的象徵),成一家之言!
因此我常認為,解夢的最高目的必須符合「個體化」的宗旨。原因無他,只因它會使人追尋更高的、成長的意義!接受也可以在這個層次裡發生,它是一個預兆,源於更高事物的提示,猶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出現的老國王。他或拿走了你十分之一的羊(也就是讓人失落和沮喪),但卻向你保證了寶藏的真實存在。
我們需要做的,是臣服於命運、臣服於當下,摒棄對抗,然後跨過未知的大海與沙漠,在那裡,或許也有屬於我們的平靜與自由正在等待著我們。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雷克.萊爾頓首部科幻小說《深海的女兒》自序先睹為快
顯化是種鍊金術,把生命中的鉛鍛鍊成金 |《顯化效應》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