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博識網
Best100
遠流俱樂部
智慧藏
華山文創
台灣雲端書庫
關於博識網 /
登入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購物車
熱門新書
讀享生活文摘
暢銷排行
得獎推薦
優質套書
套書大賣場
非常作家
讀書社群
超值集購
我要找
的書
會員享遠流全書系單書79折,VIP會員更優惠
YLib書香存摺,紅利折抵書價
7-11取貨付款
盲人國度
、
無力感世代
、
後悔當媽媽
、
恐慌來襲怎麼辦?
、
都是大腦出的錯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至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我和我最後的人生:35歲癌末教授的抗癌故事與生命體悟
活出真我的中年人生課:心理腫瘤科名醫超越失落與無常的生命洞察
金庸作品
金庸作品集
金庸漫畫
金庸茶館
文學‧小說
文學
小說
推理
企管‧資訊
商業理財
資訊
人文‧科普
自然
科普
歷史/地理
台灣
社會科學
哲學/思想
生活‧藝術
旅遊
時尚
生活風格
電影
藝術/設計
漫畫
文創好設計
心理‧健康
心靈
勵志
心理
醫療保健
親子‧童書
童書
繪本
親子教養
青少年書
教育‧學術
教育
學術
學習‧辭書
傳播
辭書
語言
有聲書
考試/學習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世界瞭望
把自己藏得太久的人——沈政男推薦《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作者:沈政男
人是群居的動物,然而人同時也是一座孤島。偏好群居或獨處,與個性有關,有人天生是合群的羊,也有人從小就是孤獨的狼。不管是羊是狼,如果能夠自力更生,怡然自得,不會有人在意,就怕無法養活自己,或者心理上倚賴別人,那麼如果剛好屬於足不出戶的族類,就會被視為
繭居族
。
離群索居自古就是一個相當普遍的行為,也因此產生了許多出名的隱士,比如不為五斗米折腰的
陶淵明。事實上因職場挫折而返鄉蟄居的陶淵明,如果身邊多個老父或老母,幾乎就符合現代繭居族的定義了。當代最有名的隱士則是俄羅斯數學家
佩雷爾曼
(Grigory Perelman),他在2002年證明了著名數學難題「龐加萊猜想」,並於2006年獲頒費爾茲獎(Grigory Perelman),但他早在2005年就從美國回到俄羅斯聖彼得堡,與老母蝸居在老舊公寓裡,從此沒人知道他的下落。一位臺灣8、90年代著名女歌手,進入兩千年後突然從歌壇消失,據說與老母相依為命,早已不問世事,甚至拒絕任何訪問,或許也成了繭居族。
繭居族的議題在日本已經談了許久,一般都以為這類人多數是愛打電玩、沉迷網路的
啃老族
,
「其實愈來愈多繭居族是4、50歲中年人,
他們與7、80歲老父老母同住,
沒有其他家人,
因此形成了
繭居
與
長照
的雙重問題。」
這類組合在日本高達數10萬,於是媒體以「
8050問題
」稱之,這本《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便是一本探討此一新興議題的專書。
何以有人把自己藏在家裡,日日月月足不出戶?《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從
生理
、
心理
、
社會
三方面來探討,而這也是精神醫學常用的分析架構。以生理因素來說,乃因罹患精神疾病,導致生活功能下降,社交退縮,無法就學或工作;心理因素是指在學校或職場遭受挫折,難以適應,只能回到家庭這個最後的避風港;而社會因素主要帶來維持效應,也就是退縮在家後,如果家人沒有鼓勵他們振作,重新出門,或者欠缺公共資源可以求助,那麼他們便從此把自己藏了起來,與世隔絕,成為名副其實的繭居族。
在臺灣,最常出現老父老母與中年子女相依為命的場合,應該是精神科診間。思覺失調症、妄想症、情感性精神病如果治療效果不佳,患者也沒有參與社區復健活動,就會退縮在家,由父母照顧。精神病通常在年輕時發病,這時雙親尚可負荷,幾10年後爸媽老了,甚至失智了,仍得照顧子女,便會出現「8050問題」。進到他們家中常會發現內務凌亂,餐桌上擺著過期的食物,空氣裡浮泛著死寂與陳腐的氣息。這類「80/50組合」愈來愈多,需要社政與長照單位共同配合,才能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此外,憂鬱症如果反覆發作,或者慢性化,也可能導致社交退縮,這時應檢討治療策略,改善情緒症狀,患者就會走出家門。
兒少
拒絕上學
的比例在臺灣約為3%至5%,有些乃因遭受霸凌,有些則是過度焦慮或憂鬱。在中小學階段,學校會積極家訪,安排就醫或輔導,但到了大學,如果問題仍然存在,便可能退縮在家,沒人叫得動。這類年輕人在臺灣日益增加,值得重視。此外,年輕人的就業環境不佳,不少人嫌低薪又沒成就感,嘗試幾次便放棄工作,形成了另一種「不為五斗米折腰」。
在過去,年輕人無業在家太久,爸媽養不起便會趕人,但現代社會經濟富裕,家裡多一雙筷子算不了什麼,加上少子化趨勢,孩子都是寶貝,既然無法適應職場環境,就不勉強了。日本從幾10年前就出現這樣的現象,臺灣也會愈來愈多。網路時代到來,在家上網或玩遊戲,餓了就吃外送,更不用出門。既然不必出門,也不會在乎日出日落,因此繭居族多半作息顛倒,讓身心狀態更加惡化。在日本,有專門單位受理繭居族扶助事項,但有些父母羞於啟齒而不願求助,顯然繭居族也有汙名化的問題。
臺灣社會目前對於繭居族尚未特別重視,尤其是中年繭居族,沒有任何專書討論此一議題,但隨著人口老化與無業在家的年輕人愈來愈多,勢必步上日本後塵。《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這本書廣泛蒐集日本實際案例,詳細剖析形成原因,也提出處理對策,相當值得臺灣社會參考。
──以上摘錄自《
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
(8050問題の深層:「限界家族」をどう救うか)
川北稔/著 陳令嫻/譯 蔡伯鑫醫師/審定
出處:
《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孩子的焦慮有著父母的恐懼―― 洪仲清推薦《親子解憂課》
「限制」創造了藝術的可能性 |《重點不是創意》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