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書人觀點

讀者書評:這個世界還有正義嗎?

作者:讀者分享



讓我先來說個故事。

格里森因為一樁謀殺案已經服刑十七年了。多年來他一直聲稱自己無罪,但沒有人相信他,因為囚犯高喊無辜並不罕見,而且很難證明。

他不死心地不斷寫信投訴,完全石沉大海。這是顯而易見的,案件多如牛毛,誰會去理一個已經定讞的罪犯?結果某一天有人要見他,格里森在隔離室中瞄了那人一眼:「你是哪來的混蛋?」他全身充滿了憤怒和尖酸,整張臉皺成一團。

那人拿了一封信問:「這是你寫的嗎?」格里森看到自己的求救信,表情瞬間改變,喃喃地說:「是啊。」

那人說:「我是聯邦檢查署的人,我知道這件謀殺案的凶手不是你,我知道是誰。」那人握住格里森的手向他道歉,格里森忍不住雙膝跪地,好像在禱告般開始啜泣起來,十七年,他等了十七年,終於等到這一刻。

現在鏡頭轉回到那人身上,他叫歐馬利,在成為調查員之前,是個有二十年專辦謀殺案的警探,他對很多案件瞭若指掌,對幫派關係更是知之甚詳。最重要的是,他特別吩咐負責過濾民眾申訴信件的同事:「只要你收到任何內容和謀殺案有關的信件,都拿來給我。」

格里森的信就是這樣到了歐馬利的手上,而信中的某些內容剛好是他之前聽過的細節。歐馬利很快有了行動。

有人問他,為什麼見格里森的時候向他說對不起?歐馬利回答:「因為你知道這個人被整慘了,這讓我很不好受,我很懊惱沒有在十年前就揪出這個錯。」

後來經過一番重新檢調,格里森終於被釋放,包括此案其他被誤判的人。紐約市為此冤案付出四千萬美元的賠償。

格里森的事件,整個過程當然有幸運的成分在。但如果不是歐馬利如此吩咐同事,格里森的申訴信會像沒有人讀到的瓶中信,永遠難見天日。而且修正這個錯誤並不是歐馬利的工作,但他仍使出全力找出真相,他覺得這是自己的職責,因為他遵循的是道義責任:「我們得盡全力彌補所犯的錯。」

我每次讀到《尋找正義》這本書中〈嚴格之必要:桑德維之死〉這篇,總是非常感動。沒錯,這個殘酷常常又沒什麼天理的現實世界,很容易讓人隨波逐流,放棄堅持和理想。但正是有歐馬利這樣的人,有強烈責任感,以及對職責的重視〈第一次的誤判,其實只要當事者更用心檢驗證據,就會知道證詞不可信〉,正義才得以存在。

作者說:「調查案子有幾百萬種方法,當然也就有幾百萬種搞錯的方式,我們要了解人的不可靠,以及有必須把事情做對的體認。到最後,能夠維持正義的不是法律,而是人。」

這個世界會不會有正義,會不會更美好,其實都靠我們,我們都可以是歐馬利,用歐馬利的精神面對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一切。

PS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知名聯邦檢查官,書中每一篇都是他生涯中的重要案件,每一篇都發人深省。

※本文經讀者同意後轉載※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你就是孩子的貴人】Yes ? / No? 藝術的慷慨 |《重點不是創意:賽斯‧高汀的實踐心法》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