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親子教養

【你就是孩子的貴人】Yes ? / No?

作者:李林淑



現在研究指出,父母希望孩子成績能提升是一種過度的欲望,
很有可能造成孩子不想讀書。
可是,就這樣放任下去,孩子真的能進一所好大學嗎?

為什麼青少年不會努力改正自己,
而把問題都怪罪於父母或身處環境?
難道這世上沒有可以改變青少年孩子的妙招嗎?
找尋答案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一件重要事實:
覺得改變孩子不易的最大原因是我們都以父母的視角看待孩子的問題行為。
父母訴苦的內容全都是事實嗎?
難道青少年真的就如父母所說的,沒有任何想法,
只知道玩手機嗎?
我身為一位成年人,當然更能理解父母或教師的心情。
所以,在認識孩子內心之前,
我很有可能以大人的眼光批判孩子的錯。

正式從事心理諮商,了解青少年孩子真實的內心想法之後,相較於擔憂,我更為他們感到惋惜。
大部分我們所認知的問題開端,皆因父母從小就一直將孩子視為問題看待,或是父母總是依照自己的認知方式養育孩子
──或許比起改變孩子,更難改的是父母對孩子的負面印象與固有觀念。


因此,現在正為了孩子的問題行為而煩惱的父母們,必須先檢視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有問題?他們真的有這麼多問題嗎?他們到底在想什麼?你了解他們的內心嗎?
與許多青少年聊過以後,最令我感嘆的是,即使他們在青春期,
態度變得狂妄了一些,但依舊渴望擁有一個有意義與價值的生活 ,由於不知道該怎麼做,他們只能跺腳生氣。內心急迫,可是不知道解決辦法,令他們感到很混亂。
若將這般心情告訴父母或老師,常常得到的唯一答案是「努力讀書 」。
坐在書桌前動彈不得地拚命念書,既無趣又毫無意義,看了也是白看。
可是,從大人身上得到的答案只有這個折磨人的讀書,再度讓他們受挫。
尋求心理諮商的青少年們,其中也有拜託我幫助他成為很會讀書的孩子。

由此可見,父母擔心孩子不讀書,孩子則擔心自己不會讀書。

老實說, 孩子對讀書的煩惱勝於父母,但他們告訴大人之後,大部分的父母都不相信,並反問:「既然這麼煩惱,好好讀書不就得了?」
倘若父母能夠記得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模樣,或許可以多了解一點孩子的內心想法。
所以,要更正孩子的行為,先要理解孩子的內心。
想要一個人瞬間擁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其實不太可能。
但內心改變,行為也會隨之改變,
因此,父母應先拋開原有看待孩子的視角,
細心觀察孩子內在的可能性與潛力。
現在,讓我們正式開始認識青少年的心理吧!

摘自《我想遇見這樣的大人》
--摘自《我想遇見這樣的大人:兒少諮商專家親授5技巧,打開青春期孩子的心房


出處:《我想遇見這樣的大人:兒少諮商專家親授5技巧,打開青春期孩子的心房》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不抱歉的清理法」訣竅:不帶情緒地單純表達意見 讀者書評:這個世界還有正義嗎?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