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出版公司
遠流博識網
Best100
遠流俱樂部
智慧藏
華山文創
台灣雲端書庫
關於博識網 /
登入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購物車
熱門新書
讀享生活文摘
暢銷排行
得獎推薦
優質套書
套書大賣場
非常作家
讀書社群
超值集購
我要找
的書
會員享遠流全書系單書79折,VIP會員更優惠
YLib書香存摺,紅利折抵書價
7-11取貨付款
盲人國度
、
無力感世代
、
後悔當媽媽
、
恐慌來襲怎麼辦?
、
都是大腦出的錯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至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我和我最後的人生:35歲癌末教授的抗癌故事與生命體悟
活出真我的中年人生課:心理腫瘤科名醫超越失落與無常的生命洞察
金庸作品
金庸作品集
金庸漫畫
金庸茶館
文學‧小說
文學
小說
推理
企管‧資訊
商業理財
資訊
人文‧科普
自然
科普
歷史/地理
台灣
社會科學
哲學/思想
生活‧藝術
旅遊
時尚
生活風格
電影
藝術/設計
漫畫
文創好設計
心理‧健康
心靈
勵志
心理
醫療保健
親子‧童書
童書
繪本
親子教養
青少年書
教育‧學術
教育
學術
學習‧辭書
傳播
辭書
語言
有聲書
考試/學習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精采人物
吳明益:安安靜靜的鳥世界——我所認識的劉伯樂
作者: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作家)
其實我並不十分準確記得,和劉伯樂老師認識的時間。大約是幾年前,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在士林官邸營造了一個生態園,由我和劉老師(我向來稱閱歷足以教導我的人老師)各寫一本書來做為生態園的導覽手冊。我們設定的閱讀對象並不相同,我所寫的那本針對所謂「大人」,試著以歷史、人文和自然交錯的資料,結合感性引導去寫,希望能擺脫導覽手冊千篇一律的困境。劉老師的寫作對象卻是孩子,我一向認為,那比寫給大人閱讀還要困難得多(或許這對畫過許多繪本的劉老師而言不是問題)。記得在書完成後的一個座談會裡,劉老師提到說如果是他不能解釋得很清楚的東西,不妨讓孩子留下疑問也沒有關係。
確實如此,在自然裡行走,存在疑問的時候,往往比馬上有解答的時候多,而且總會因此留下一種牽掛的情緒,那種情緒總讓我們重新回到現場,回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時空裡。
從此我就常向劉老師請教一些攝影上的問題,或者交換一些野地的訊息。我記得那幾年我們正面臨從傳統幻燈片是否轉換為數位攝影的掙扎,總覺得使用數位影像拍照可能意謂著「少了些什麼」—也許是少了以前那種拍完照後的等待過程:出外旅行、等待、按下快門,將膠卷收到胸口的口袋裡,回來沖洗,一張張放在燈箱上用放大鏡審視,記憶在腦中閃現而過,然後用簽字筆在幻燈片匣上寫下拍照的時間、地點,以及鳥或昆蟲的名字。
那裡頭彷彿有一種孩子氣的執著,我們像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孩子,慢慢將龐大的自然在各自小小的暗室裡歸檔。
有一年春天劉老師問我是否有興趣到占山看灰面鵟鷹,另一個原因是,他在那地方曾經拍過升天鳳蝶。我還記得那天我們是搭另一位小學退休校長柯明雄老師的車上山,找到一處制高點,頂著北台灣已經十分強烈的日頭等待灰面鵟鷹的出現。不久風起,劉老師和柯老師舉起鏡頭,然後那不可見的氣流,便帶著準備北返的鷹群出現。不算密集的鷹群像是從我們眼前的等高線飛過,底下是淡水河的線條……我注意到那個剎那,確實有一隻升天鳳蝶在難以接近的花叢間吸蜜,旋即飛離。我們各自在自己的觀景窗裡想著屬於自己的心事,直到鷹群暫時隱沒在我們的可見視野之外。一些鳥友的手機響起,原來是另一邊山頭的鳥友,打電話來報告我們所不得見的,另一片天空的鷹訊了。
劉老師跟我說過,他拍鳥有很大一個原因是為了畫鳥。為了把鳥從各個角度畫得清楚沒有差錯,因此需要各種角度的照片。我偶爾會收到劉老師傳來他的畫作,攝影,或者是他從網上發現的一些國外優異的生態攝影作品,署名也變成「劉鳥」(而他的網站則叫「什麼鳥世界」)。我特別喜歡收到劉老師自己出外觀察時的速寫畫作,線條因為時間受限的關係,不像在室內畫鳥那般謹嚴,卻能以最簡單、直接的筆觸勾畫出一種「訊息」:即使我們現在只坐在電腦前,但「自然」仍在地球上的每一處生氣勃勃的運作著。
對劉老師來說,他那輛看起來有點破舊的箱型車就是一個活動基地吧。有一回他從台北來到花蓮,我留他在校內住一夜,他說已經決定先去黃昏市場買些野菜要帶回南投,今晚準備睡在神祕谷裡,看看明天早上會拍到什麼鳥。
帶著某種等待(或者說期待)的情緒睡去(多半時間是睡不著的),然後在天未光之前起身,尋找地點,架起腳架,或帶著速寫本,尋思一個構圖的角落(面對廣袤的野地,我們永遠只能留下一個角落在畫本上)。我常常想像這樣的劉伯樂的身影,想像或許有某一天會在某個不知名的溪谷和他偶然相遇。一向話少的劉老師,或許仍是安安靜靜的微笑跟我打聲招呼,就再回到屬於自己的「時空」裡。那是一種喜歡自然的人都會擁有的,屬於自身的「抽離時空」,只能等待有朝一日,從他們的畫作、攝影或文字才得以窺見。原來那一刻,他心裡是這麼想的。
野地的啟示
作者:劉伯樂
學美術的我,天生喜愛自然美景。曾經爬山涉水尋找一幢神祕的瀑布,不遠千里捕捉森林裡的一片紅葉。上到玉山頂峰拍攝岩鷚,下至曾文溪口等待黑面琵鷺。一度以為只有壯麗的山光水色和稀有的飛禽走獸,才是自然生態藝術唯一的題材。偶爾創作出精采的作品感動了日益疏離自然的人們,卻又不自覺地展示出身為藝術家對唯美的狹隘看法,以及生為人類高高在上的優越意識。一頭栽進了追求極致的行列,處處想要能人所不能,就好像登上了最高山一樣,除了寒冷就是枯寂,縱有成就在外,內心反而益形空乏。
直到那一次奇妙的「邂逅」……
在山區林道的轉彎處,我看見一群竹雞正在沙坑上享受日光浴。一般人都認為竹雞既不是雞又不是鳥,不具有食用和觀賞價值。竹雞成群大約七隻,這七隻竹雞蹲踞在沙坑上窩成一團,時而瞇起眼睛怡然自得;時而啁啁細語相互磨蹭。和煦陽光透過扶疏枝葉,斑斑駁駁的光影灑在地上,粗俗野鳥在自然環境裡看起來竟是這麼雍容華貴。我不忍心因為攝影的動作或聲響,干擾這一群竹雞,於是緩緩蹲下然後趴在地上,儘可能讓自己看起來不像是一個「人」。
慢慢從身體裡感覺到來自土地裡的溫暖,同時接收到一些微妙訊息:金龜子幼蟲在土裡蠕動,地鼠在不遠處翻土。枯葉堆裡有一個奇怪的蛾蛹,地衣岩石上有藍色石龍子和冒充枯葉的蝴蝶。地面上禾草子實蠢蠢欲動,草葉上滴滴露水在陽光下顯得晶瑩剔透。空氣中聞到了花香味、椿象的臭味和腐熟水果的味道。紫蛇目蝶也聞香而來,細細品嚐一粒爛熟的榕果。聽到了青楓翅果翩然落下和酢漿草彈射果實的聲音。還有新芽冒出來了、空氣流動著、葉子簌簌飄落、茶蠶蛾大啃大嚼的聲音……。
看似安靜祥和的世界也隱含著令人不安的氣氛。樹林裡枝葉婆娑搖曳,其實是一場爭奪生存權的殊死戰;攀木蜥蜴正虎視眈眈凝視著一隻蜚蠊;人面蜘蛛滿腹心機,勤奮地葺補牠的羅網;白痣珈蟌著急地捍衛地盤;岩石後面草叢裡,更不時傳來窸窸窣窣,讓人忐忑的聲響……。
竹雞似乎也察覺到了危險的氣息,帶頭的緩緩站了起來,依照長幼次序,一隻接著一隻鑽進路旁箭竹林裡。
「一,二,三,四,五,六……」我數了一數,「咦?怎麼少了一隻?」
第六隻竹雞臨走前在竹林邊緣停了下來,回頭疑惑的望著我,好像聽到牠不耐煩嘀咕著說:「你怎麼還不跟上來?」原來我已經成為牠們的第七隻竹雞。
短暫天人交會讓我脫胎換骨,彷彿經歷了百萬年進化淬鍊一樣。原來只要拿掉人類的優越感,用自然的身心去體會自然,就算是一隻粗暴恐龍也可以演化成溫馴的鳥類。林道邂逅並沒有留下任何彌足珍貴的生態照片。不過,在我心中烙印著一段至真、至善、至美的生態生命藝術,卻是永遠無法用影像的切片或畫筆描繪來取代的。
所謂:「為學日益;為道日遠」,我們加諸於自然的討論和干涉,常常困惑在專家們艱澀的理論裡,執著於偏執的保護、保育熱潮中,迷失了人之於自然的本性;忘記了人在自然界中所以為人的角色。
生物生態保育學者安卓.杜布森從日常居家生活中一再提醒自己:「……人的多元化和動、植物的多樣性一樣重要」。亨利.梭羅也認為:「……遠在加州的巨木對我而言,還不如家門前的小草來得有意義」。
在這本書(《寄自野地的明信片》)裡,我用尋常百姓的眼光,從我們生活的週遭多看一眼;用野人獻曝的想法,在多元的自然社會裡多想一下,畫畫寫寫只是想告訴喜好自然的人們,毋需遠卦法布爾家鄉取經;也不用去大峽谷驚嘆;更不用哆嗦著去南北極探索,只要稍加用心顧盼,在我們身旁、腳下,自然而然也就有無限驚奇可以追尋。
出處:
遠流出版《寄自野地的明信片》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上廁所的大學問──小賈的極限健康狂想曲【直腸與結腸篇】
當對方具有優勢時的談判法則──【準備好最佳替代方案】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