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書人觀點

托爾斯泰 與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作者:吳家恆

托爾斯泰藝術論 最近手邊正在處理的是托爾斯泰的《藝術論》,這是鋼琴家古曉梅小姐直接從俄文翻譯的新譯本,七月底就會出版了。

前陣子有一則新聞,大意是以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竄紅的藝人陳妍希,最近因首張音樂專輯的發片,獲得文化部350萬的補助,引發外界討論。這廂藝文界怒火中燒,那廂媒體報導陳妍希自認憑努力換得,所以「問心無愧」。

問題是,大環境不好,哪個藝文團體不努力?補助多寡與努力程度之間有對價關係嗎?所謂努力,到底是努力寫案子,還是努力創作?

身為撥補助款的文化部,一樣也很頭大。厚此薄彼,就是今天這個局面。雨露均霑,通通有獎,也有人說話:這點錢餓不死藝術家,但藝術家也做不出大作品。總是個歷史就在極端之間擺盪的局面,說白了,就是個父子騎驢的窘境,這麼給不對,那麼給也不對。

這種窘境跟我們習慣不從本質上思考,應該是很有關係的。就像胡適所批評的,凡事差不多就好;也像鄧小平「摸石頭過河」的現實主義,都講究當下應對的智慧,至於為什麼要過河、過了河之後要做什麼,都先「封存」起來。

藝術也是如此。托爾斯泰花了十餘萬字的篇幅琢磨一個問題:藝術是什麼?「藝術」這個東西,有人投注了畢生心力,貧病不悔、不離、不棄;有人拿它來招搖撞騙;百年前的帝俄和歐洲各國政府,每年撥出很大數額的預算,贊助藝術。就連托爾斯泰眼中所見來自鄉間的農人、工人,也因為整個社會投注在藝術上可觀的資源,而成為釘舞台的木工、建劇院的泥水匠、畫布景的畫師、縫戲服的裁縫,間接成為藝術產業的一份子。

托爾斯泰肖像油畫。
托爾斯泰要問的就是:為什麼?憑什麼?

人為什麼要花那麼多心力在藝術上?藝術憑什麼值得社會投注可觀資源在上頭?

當然,托爾斯泰對於藝術的價值是不懷疑的,他把藝術幾乎當成宗教來看待,在論述的過程中,也流露出越來越濃的道德色彩,他對於華格納、巴哈的議論,勢必會被許多讀者嗤之以鼻。看法本就因人而異,不足為奇。重要的是,托爾斯泰回到根本問題的力道,是有可能把不同時空的讀者再度帶回根本的問題,相應著讀者所處的環境、面對的問題,自己找出對應的方式。這應該就是當年蔣勳前往巴黎留學時,在身邊帶著這本小書的原因吧。

這些根本的問題看似無用,但卻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當年新聞局推出國片輔導金的政策,結果基本上輔「倒」了電影產業。申請輔導金的人,意在拿到補助,而不想拍出好片,不就是不去想「電影是什麼」、「為什麼拍電影」的結果嗎?

同樣地,包括提供補助的文化部和申請補助的藝文工作者,如果不回到「藝術是什麼」的根本問題上做更多的討論,可以預見的,我們將會有越來越細密的補助法規、更多嫻熟法規而一切「依法行政」的官僚、更多被行政作業耗掉創作能量的藝術家。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台東&奧地利——蕭青陽設計《卡片教堂的鐘聲》的奇遇旅程 托爾斯泰說:將來的藝術…… ──蔣勳序遠流新校《藝術論》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