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讀享生活文摘 > 精采人物

從柑仔店囡仔到民間史學專家,莊永明不撥算盤改搖筆桿

作者:叢昌瑜(遠流出版公司企劃主任)

雖然家裡開雜貨店,高職讀的又是商科,但是平常交易的買賣實務和課業無關,簿記、會計、統計……這些學校課程對莊永明而言,每堂課都是「鴨仔聽雷」,因此商業課程都是在及格邊緣。,高職的教育仍是莊永明謀生的本事,做了二十多年的財務會計工作,因一篇追悼李臨秋的文章〈臨秋花萎望春風〉受到矚目,隨後又因在《大同雜誌》開闢專欄「台灣的第一」,自此與算盤為伍、做會計的上班族,漸漸打響文壇名號。

民間史家莊永明在即將上市的個人回憶錄《活!該如此》一書中說,他從初中考進商職,但「『讀商』,百分之百不是我的興趣」,且他是由一般初中考進商職,才剛懂得撥算盤,但一些從初商進階的同學,早已是二級以上的檢定合格了。不過,因為他是校方認定的畫圖能手,常接下不少做壁報的任務。加上,他的作文不錯,學校校刊也與他約稿,不過,年少時的莊永明沒有爬格子的志趣,而是喜歡畫畫,所以生平第一次發表的創作是圖不是文,初中時以「數字畫」投稿《台灣新生報》兒童副刊,還領到第一筆稿費。


追悼李臨秋,文章受矚目

雖有小文章發表,但從無勇闖文壇的雄心壯志。直到一九七九年那年,享年七十的李臨秋過世,莊永明提筆寫文悼念這位長輩、「厝邊隔壁」,才開始受到矚目。莊永明說,李臨秋過世那天,下班返回家門就聽到母親告訴他這個不幸的消息,當晚,他便提筆寫追悼文。之後,以〈臨秋花萎望春風〉為題,完成了一篇近三千字的文章,但歷經二度退稿,第三次獲《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青睞而刊登,並成為該刊的專欄作家,每期介紹一位音樂創作者以及其代表作品。

在刊載台灣歌謠作家系列期間,莊永明說李賢文給了他不少幫助。當時他沒有相機,也不懂攝影,為因應雜誌插圖的需要,李賢文多次開車載他前去採訪,並擔任攝影的工作。「一個出版公司老闆,成了我的『助手』,真的很感謝李賢文所付出的關懷和助力。」每月一個人物,給了莊永明不少壓力-尤其平日是個上班族,只能空出少許時間,進行採訪。不過樂此不疲的莊永明也表示,「田野調查和拜訪耆老,是我買書之外,不得不做的『正常作業』,還好這些不算是一種負擔,而是我在忙中偷閒下持續進行的『補強』功課。人助、天助,使我順遂進行。」

《大同雜誌》首開專欄

自論述台灣歌謠的系列文章刊出後,莊永明開始受到注意。連大同公司對外的宣傳刊物《大同雜誌》面臨改版的計劃亟需更多的文章時,其中一位「招牌作者」鍾肇政,即向主編吳榮斌說,「你們公司不是有位莊永明可以加入陣容嗎?」其實,莊永明當時是在大同公司投資的子公司台灣通信上班。隨後在吳榮斌的邀請下,從一九八一年起,莊永明在《大同雜誌》首開專欄「台灣的第一」而廣為人知。然讓他轟動文林、驚動筆陣,卻是在《中國時報》的「台灣第一」專欄。

莊永明回憶這段往事說,當時他在衡陽路陸羽茶樓巧逢一些文友,席間有《中國時報》生活版主編詹宏志在座,當詹宏志得知他是「台灣的第一」專欄作者時,立刻提出邀稿。但「台灣的第一」是每月一篇,詹宏志的想法是以每週一篇刊登「縮小版」。「我怕負荷太重,並沒有當場答應。」莊永明表示。但在詹宏志的企畫下,似乎成了定局,即使詹宏志隨後外調該報紙美洲版,仍交代繼任的編輯,「務必將稿子催出來!」幾番催稿電話,莊永明說「令我不得不屈服」。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台灣第一」專欄開始刊載,每週見報一次。


從「台灣的第一」到「台灣第一」的敏感意識

莊永明在書中表示,「台灣第一」受人矚目,原因無他,只是「生逢其時」而已。他接著表示,畢竟那個年代,台灣史還是遮遮掩掩,也就是仍有禁忌,他以此命題,即被視為一種膽識,勇於向威嚴時期不能「言所欲言」的禁錮挑戰。難怪老友介紹他時,常說:「他就是台灣第一。」而不言姓名。

「台灣第一,不是政治口號,至少我做尋根探源的工作,只是懷著『拜樹頭』的心願,畢竟我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食果子』是需要懂得感恩的。」

莊永明說,他起筆為「台灣」找「第一」,當然以「台灣第一」做專欄之名是名正言順,但《大同雜誌》是「公關行銷綜合刊物」,不願碰觸敏感議題,所以只好改題為「台灣的第一」,以避開被人做政治解讀──中間插個「的」字,自是免去「台灣為大」的政治困擾。且當年雖宣稱實施民主,但是「戒嚴令」猶存,用「台灣第一」為名寫作,是否有隱揚「台灣意識」之嫌,自然有人關注。

莊永明就表示,有一次,公司安全室主任向他轉述,「有關單位」曾關切並查詢過他,表示要了解他的背景資料和寫作動機。在公司一向安分守紀,工作認真,甚至保有二十餘年不遲到、不早退、不請假的「三不」優良全勤紀錄,在安全室主任回報「思想正確」,不會做越軌行事後,再也沒有枝枝節節的事發生。

從一九八三年《台灣第一》的到二○○一年《台灣世紀回味》,莊永明為台灣紀事筆耕不輟。這一次,他則寫下自己的故事,以《活!該如此》為名,回憶大半生寫作生涯的所見、所思、所感,也算是為台灣文壇留下幾滴筆墨紀錄。

 

回到讀享生活文摘首頁

 

上一篇 下一篇
市民之歌、BOT、騎馬上路 莊永明:台北舊事精采萬分 越活越精彩的小野洋子
書人觀點
健康醫療
職場求生
世界瞭望
精采人物
品味生活
歷史解碼
新知探索
自我成長
文藝漫遊
親子教養
商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