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接觸紀伯倫的原著,轉眼已四十年了!
人生又有幾個四十年呢?
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邀我為紀伯倫全集寫推薦文,身為三十多年前台灣版《先知》的譯者,我有點為難,因為我的譯本最初由純文學出版社出版。純文學出版社歇業後,轉到方智出版社出版。這中間,會不會有版權和利益的衝突呢?
轉念一想,紀伯倫英文原版的版權,早已解禁,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財(不如說智慧財吧!)。真善美又如何能受禁錮,為人所專利呢?
雖然,閱讀是我個人的狂熱之一,雖然,在接觸《先知》之前和之後,我仍在書海中徜徉。但無可諱言的,《先知》是我進入東西方哲思會通的第一扇門。後來鑽研新時代思想數十年,讀過、讚嘆過的好書也還不少,但,《先知》有點像是我在這方面的「初戀」,忘不了……。
猶記電影「大河戀」當中,父親指導兒子的寫作,叫兒子將初稿刪掉一半,再呈上來,還叫他再刪掉一半……。我也認同那樣的寫作風格,所以,尤其鍾愛紀伯倫作品當中的《先知》。雖然多年來自己也寫過幾本,譯過更多,但很多人第一次見到我都會說:「嘿!是妳的《先知》陪我長大的耶!」
我當年在譯《先知》時,尋找過紀伯倫的背景資料,雖然其他作品未完全讀過,但由點點滴滴的訊息和資料中可以感應和猜測,紀伯倫並非聖人,而是個有血有肉、有矛盾有掙扎的人。經由阿拉伯和西方不同文化的浸潤和淬鍊,
經由生命本身的歷練,最後成就了他如鑽石般剔透的生命和文采。
哈利勒•紀伯倫出生於黎巴嫩山地。古時,黎巴嫩是敘利亞的一部分。雖然敘利亞多年來被外族統治,歷經了羅馬、阿拉伯、土耳其,但她仍然孕育了基督和腓尼基文化。黎巴嫩因為天險,一直保持了部分獨立,並信奉基督教中的馬龍教派,彷彿是回教大海中的一個基督教小島。
紀伯倫的母親是馬龍教派牧師之女。她曾親自教她的孩子音樂、阿拉伯文和法文。稍後,又延請家庭教師教英文。
後來他們跟著哈利勒同母異父的哥哥移居美國波士頓。哈利勒十四歲時,獨自返鄉完成他的阿拉伯教育。
因此,哈利勒有深度的阿拉伯文化涵養,研讀了醫學、國際法、宗教史和音樂。並與父親四處遊歷。最後到巴黎學畫。
他阿拉伯文的著作甚豐,是熱情而充滿叛逆的,最著名的有《叛逆的靈魂》、《被折斷的翅膀》及《暴風雨》等。
他的第一本英文著作,仍是純東方式的,表現了他激情的內在生命。對於人世的幻滅和痛苦,以及對偽善和愚昧的抗議,但也暗示了他對永恆的信念。
雖然哈利勒成年後大半在美國居住,由於英文並非卡里的母語,他反而創造出一種單純、乾淨的筆法。《先知》則直接以這種筆法帶我們遍歷苦痛和喜悅,真可以說是他的登峰造極之作。他對人間世「不棄不離」,了解凡人的顛躓,陪伴我們的孤獨。最後,以無比的悲憫懷抱我們,帶我們的心一同飛升到狂喜無礙的境界!
我相信每個人會以他個人的角度,表達他們閱讀紀伯倫的感動。但一切的讚語,都只能將讀者誘引到書的面前,再下去,就只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所以,多說無益,我相信,眾位知心人,會相遇於紀伯倫的心靈中,然後,在靜默中,感受那種愛、那種溫柔、那種渴望,泫然欲泣,心生狂喜。他的詩文,真的是言有盡而情意無窮啊!
生命只有一個,卻化為宇宙間無數形形色色的生命。通過紀伯倫這樣一個生命,我們可以略見一瞥他所源出--也是我們所有人所源出--的生命之美!
樂觀的文字神祕主義/南方朔(文學評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