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帝王崇尚,推波助瀾 文/周南泉 (北京故宮研究院研究員)乾隆對古玉的收集和研究推動了宮廷藏玉的發展,他利用宮廷的財勢,興玉器收集、考據、研究、製造之事,玩玉器於股掌,置玉器於高堂而管領風騷。 關於古玉的收集和整理方面,乾隆對所知道的著名玉器,想方設法也要收羅宮中,其中以收集瀆山大玉海最為聞世。瀆山大玉海為蒙元宮廷所製,歷經滄桑而流落民間,成為道士的菜盆。乾隆使人以銀易之,納入宮廷,後又多次進行修整。乾隆收集古玉的興致為臣下所知,不少臣屬逢迎其意,廣徵古玉,貢入宮廷,使宮中藏玉不斷增加。例如淮安關監督寅於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所進舊玉,計有六十二件,數量不少。乾隆初年已就收集到的古玉分類收藏,造辦處檔案記載了乾隆三年的一次玉器整理情況:“太監毛團、高玉交洋漆匣一件,內盛糊錦匣四十件,共盛各色玉器七百六十二件。傳旨:將此箱內玉器按次序名色寫一琳琅笥榻子盛在箱內。欽此。” “于本月二十九日司庫劉山久,催總白世秀,將洋漆箱一件,內盛玉器琳琅笥本紙榻一件,交太監胡世杰、高玉呈覽。奉旨:此榻子不好,照寶笈榻子樣做磁青紙榻子一件,殼面上寫乾隆戊午集成,其玉器另著人認看名色,準時。著梁詩正寫。欽此。”這次整理涉及的七百多件玉器雖僅限於認看名色、分類裝箱、登記造冊等事項,卻使管理條理化、系統化,把古玉收藏納入正軌。 其二是對古玉進行研究和鑒別。現存的乾隆御製文中有專門討論古代用玉制度及玉器形制的《御製搢圭說》和《御製圭瑁說》,還有識別古玉的《古玉斧佩記》。乾隆御製詩中,有八百多首是詠玉器的,其中詠漢玉、宋玉、舊玉、古玉的作品佔了相當數量。這些詩句及其所附注釋,不僅敘述了古玉的歷史,同時還指明玉器的時代、名稱、用途及鑒定與評價,其中有些是十分準確的。這些並非乾隆一人之能,而是代表了當時清宮廷對古玉器識別的整體水準。在清宮遺存的明代以前舊玉器中,有很多作品或附件上帶有御製鑒賞詩句,絕大多數是乾隆時期琢刻,從中顯示乾隆時期對各種玉器收集、研究、鑒別的情況,為其後各期古玉收集打下了基礎。 ∼本文摘自【北京故宮─玉器(下)】導讀 |
綜論|春秋玉器|唐代玉器|明代玉器|清代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