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綿綿的週末下午,與洪蘭老師相約在國立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親自前來開門的洪老師衣著輕便,腳踏球鞋,一臉謙和慈靄的笑容。走進老師的研究室,映入眼簾的矮桌上有杯茶,旁邊散置著各類書籍講義;桌邊藤椅上的毯子和抱枕也隨意堆著。顯然老師剛才正在這兒看書呢!果然,老師邊客氣地收拾東西,邊說明歪在長椅上看書是她一向的習慣。
接過老師手斟的熱茶,擺開資料,話題就此展開…………
忙碌簡樸的日常生活
老師的生活很簡單,以教學、研究為主,看書和譯書就是老師的休閒活動了。雖然過年時才剛搬進校長宿舍(老師的先生即陽明大學曾志朗校長),但老師仍舊維持著以研究室為家的生活。每天早上開車送16歲的兒子上學後,老師就開始了上課、開會、實驗、指導學生的例行忙碌生活。像這學期,老師不僅開了5門課,還同時擔任了不同學校博碩士班共12位研究生的指導教授。如此忙碌的工作,怎麼兼顧譯書工作呢?這可能要歸功於老師超快的譯書速度,而且公務繁忙的曾校長晚間常有應酬,不能在家晚餐;而老師也認為下山吃飯太耗時間,可以省下時間多譯些稿子。因此老師總是簡單地以饅頭等乾糧打發三餐。兒子在放學後,也習慣到研究室來作功課,到11、2點再一起回家。
待在研究室的時間,老師除了處理預定的事務外,一有空檔,就會靠在長藤椅上,閱讀各種書籍。
在取捨間廣泛閱讀
對於忙碌的老師來說,審慎篩選資訊是重要的。因此,老師家中沒有電視機,報紙則只看幾個固定版面,如中國時報由卜大中先生執筆的方塊文字,聯合報的黑白集。不看電影,只在搭乘長途飛機時例外,會看看機上播映的影片。除了專業相關的期刊雜誌外,老師也會閱讀手邊易於取得的<天下>、<新新聞>等政經雜誌。對<時報週刊>、<美華報導>等刊物老師非常討厭,認為那是既耗費讀者生命,又浪費地球森林資源的刊物。由於上網易在不知不覺中耗去太多時間,因此老師一向由助理代為處理上網事宜。不過,老師認為對她的學生,也就是未來的準醫生們而言,善於運用網路以豐富醫療資源,是必要的。
問起老師正在看的書,老師笑言,她看的書很雜,由於交通不便,時間不多,她鮮少逛書店;中文書籍多半是由合作出版社所贈,包括天下、遠流、商周、商務、新新聞等出版社的各類書籍都有;此外大部分的書籍則自亞馬遜網路書店訂購而來。有時候,老師也會託學生在下山時順道代她買書。但學生的選書標準畢竟不同,有時會帶給老師驚喜,有時則可能買貴了,或買到參考價值不大的書。
一向喜歡吸收新知的老師,在各類書籍中都能得到不少觸發。例如老師日前在應酬場合獲贈一本關於美容的書,是平日鮮少粧飾的老師根本不會主動涉獵的書種;但老師還是閱讀了這本書,並愉快地對我說,看了這本書,她才了解其他人不同的觀念──原來也有人是這樣想的。廣泛的閱讀,似乎是老師擁有開闊視野的原因之一。
在閱讀之外,老師還有個持續多年的嗜好,就是「集郵」。當年,遠流董事長王榮文先生就曾以讀者郵購訂書寄來的大批郵票做為"附加條件",「利誘」洪老師接下遠流的譯書工作喔!不過,忙碌的老師,已經很久沒有時間整理她的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