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影響人最大的因素」

  聊到影響老師成長過程的事,老師認為,書對人的影響最大。老師共有六個姊妹,父親是律師,母親為家庭主婦,生活雖簡樸,但父母皆重視教育,因此六個女孩都念北一女,上台大。父親創辦的<刑事法>雜誌,至今仍為國內此一領域唯一專門刊物;他為理想堅持,不惜虧本經營這本雜誌,給了老師深刻的身教。

  老師從小就愛讀書,家中藏書不多,倒有一部二十四史,沒書看的姊妹們搬出來照樣看得津津有味。高中時期,正逢台灣社會思想限制最嚴苛的時代,報紙只有<中央日報>可看,能讀到的書籍更是貧瘠。但渴求新知的年輕心靈是不甘就此受限的,於是,當年一身綠衣黑裙的老師和同學們,把李敖《傳統下的獨白》拆開成小冊,藏在課本或裙摺中,偷偷地讀完;而轟動一時的瓊瑤處女作《窗外》連載在皇冠雜誌上,大夥兒也省下零用錢,買來每期雜誌分而讀之。進入台大法律系後,老師喜愛閱讀,關心時事的習慣依舊,大三時爆發的李敖事件、柏楊事件,都給了老師極為深刻的印象。

  老師在文章中曾提及,選擇認知心理學領域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正確決定。會做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在美國深造時遇到的第一位教授專研「動物行為」,使得老師因而對研究人類行為發生興趣,進而執著投入。台灣的心理學研究一向偏重社會心理學,探討家庭、社會對個人心理造成的影響,由此層面進行輔導;而老師所鑽研的認知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則是以科學實證為基礎,認為人的行為是受到大腦控制的神經傳導物質所影響的。目前老師擔任陽明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教授,與榮總合作,以核磁共振(FMRI)儀器,尋求大腦與人類行為的謎底。

「今天不做,明天就來不及了」

  由實驗心理學的研究,進而涉入基因工程、生物科技領域,老師以科學的眼光看台灣現象,回國才八年,卻已看到、聽到了不少因為知識不足而導致的悲劇。因此,老師加快了自己的生活節奏,在有限時間中壓縮進更多要做的事,不僅致力於譯介科學新知,也以專欄等形式發表文章,對台灣社會積非成是、缺乏科學常識的現象提出諍言。為遠流策劃【生命科學館】書系,同樣是基於對台灣科技番展未來的前瞻思索,而做的奠基工作。老師確信,只有發展生物科技、培養專業人才,才是台灣迎接21世紀科技挑戰的唯一機會。

  與老師的談話在輕鬆的氣氛中已近尾聲,老師爽朗風趣的話語,執著於理想的神采,對社會現象的關切,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離開前,一位多年的學生自新竹捎來兩大袋饅頭作為老師的存糧,和老師開心地聊了好一會兒,一旁的我有幸,也分享了他們師生間亦師亦友的溫馨。

我的老師洪蘭

 


回首頁 ◎其他非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