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跡點滴】         

保存文化要趁時機  文/李乾朗

  每次經過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多少會令人思索一個問題,到底台北的原住民凱達格蘭族還剩下多少人?他們的相關古蹟還留下什麼?眾所周知,古蹟是人類活動的遺跡,台灣的少數民族或原住民文化面臨滅絕的困境,甚至找不到蛛絲馬跡,就歷史發展來說,這是很可惜的事。如果要認真地保存,今天時機是否後悔莫及呢?

  從日治時期開始,即有日本學者調查研究平埔族的語言文化,但當時發現平埔族與漢人移民長期接觸,漢化太深。有些聚落雖然居住著平埔族的後裔,但是他們的服飾與生活習俗幾乎與漢人沒有什麼不同。又經過近百年來的變遷,如今要尋得會講平埔族語言的人如同緣木求魚了。

  台灣古蹟的指定方式很官僚化,將文化當成派出所管區業務來辦,因此地方政府如果不去發掘古蹟,並且向上呈報,那麼很可能珍貴的古蹟將被怪手剷平而無人伸出救援之手。此次九二一大地震,中部許多古蹟消失了,特別是一些尚未被列入古蹟名單的古宅第。在埔里一帶,可能還有為數不少平埔人後裔的文化遺跡,但大多毀於一旦!

  原住民要自己覺悟起來保護自己的文化資產,但是平埔族的古蹟要藉由朝野的力量才不會被消滅殆盡,我常覺得要了解古蹟並不難,它如同珍貴的稀少動植物一樣,一旦絕種了就永遠失去。

  台灣古蹟的名單中很缺乏原住民及平埔族的相關文物,他們的歷史地位也就無從建立。

  凱達格蘭大道只是路名而已,事實上與平埔族有關的古蹟還有人知道嗎?台北圓山遺址、八里大坌坑遺址及十三行遺址等都是,但是當你帶著滿懷期待的心情去參觀時,卻大失所望,只見荒煙蔓草,荒涼之極,令人感嘆一個文化的消失與滅絕是很無情的,相信唯有寬闊的心胸才能公平地尊重歷史遺跡。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