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告訴那些已學了十多年英語的人說,英語是不需要學的,他們自然無法理解。無論我怎樣以各種理由試圖說明我的主張是對的,他們都只是當時點點頭而已。
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從初中開始正式學英語,就是除了背單字還是背單字。從字母表到基礎、中級、高級語法,還有不計其數的單字,需要背的東西真是無窮無盡。
還有人說,學英語是笑著進去,哭著出來,反正只是強調英語是多麼多麼地難學。從頭到尾地背誦英語詞典,把背完的書頁撕下來吃到肚子裏的這種愚蠢的方法,竟也像什麼學英語的妙法一樣廣為流傳。
仔細想一下便知道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無論當時背得多好,隨時間的推移,能記住的詞彙只會越來越少,而且隨著歲月的流逝將全部忘掉。所以說,死記硬背地學英語不是什麼好方法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是啊,學生時代那麼專心致志地背過的詩詞,現在已經幾乎忘得一乾二淨了。那還是用韓語寫的呢……」
「但如果是自己寫的詩呢?那當然就能記住大部分的內容了。因為你會無數次地反覆誦讀自己的詩作。道理就在於此。也就是說,說外語要成為習慣,這就是所謂的習慣成自然吧。」
「習慣成自然,就好比跳舞時動作瀟灑流暢,作畫時畫筆揮灑自如吧?」
「對,就是這個意思。很熟練的話,手腳就會自然地做它應該做的動作,像學腳踏車或游泳一樣都是需要親身體會的。所以,即使隔很長時間,也照樣不會忘。對英語而言,習慣成自然主要就是舌頭的問題。說話時,如果舌頭的反應比大腦更快,就說明已經形成習慣了。我們說韓國語不也是這樣嗎?有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嘴裏卻在嘀咕。」
「現在,我明白您說的是什麼意思了。那麼,請您教教我這個方法吧。」
「好啊!但是有兩個條件--第一,不要懷疑;第二,一個階段還沒有完成時,絕對不要開始下一階段。」
「啊哈,那就是說,需要經過好幾個階段,是吧?我知道了。那麼,一共分幾個階段呢?」
「共有五個階段,完成第一個階段就能熟悉英語發音,完成第二個階段就能領悟語法,克服了第三個階段就想說英語了,達到第四個階段就能夠不查字典也可以理解文章的意義,完成第五個階段後連那個國家的文化也能理解了。也就是說,達到最高程度了。」
「哇,那該多好啊。但要達到那種程度,需要多長時間呢?」
「那是因人而異的。當然也根據學英語所花時間的程度,多少有點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語言的感覺和素質的差別。聽說過吧?能說好母語的人,外語也能學好。」
「不會吧,那是為什麼呢?」
「能說好母語的人,天生對語言就具有比別人更強的感覺。他們掌握語言的能力是與眾不同的,他們從不放過那些別人注意不到的詞彙,會把從書籍、電視或收音機中所得知的字變為己有。雖然也有特意這樣做的人,但這種過程大部分是很自然的行為。」
「這樣做和沒這樣做的人,在掌握英語的程度上有很大差別,是吧?」
「是的,但如果按照我的訣竅學習,最遲一年後也相差無幾了。當然,在適當的場合使用恰當的詞彙的能力,跟說母語時一樣,也是有差距的。不管怎麼說,需要至少六個月、最多一年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掌握一門外語,是不是很了不起?」
「那當然。算一下到現在學英語也有十多年了,而如今能在幾個月內完成,還能達到這麼高的水準,說得像母語那樣熟練,多了不起呀,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我在德國留學期間,曾把這個方法傳授給了幾名韓國人。在德國有相當多的韓國學生,根本沒法學專業課,問題就在於過不了語言關。其中只有兩名學生按照我教的方法學習德語,六個月後,他們終於通過了語言課程的資格考試。當時,韓國留學生完成語言課程一般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所以,這件事在留學生中也成了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
「那麼,其餘的人為什麼沒採用這個方法呢?」
「是啊,據我觀察,缺乏恒心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缺乏信心,也就是不相信我的話。但對大多數人而言,最重要的還是缺乏恒心。」
「那就是說,學會您的訣竅,需要很大的恒心,是吧?」
「嗯,總而言之,這是個需要恒心的方法。但並不是說,由於需要恒心就要求有特別強的恒心,因為過不了多久就會感覺有意思了。」
「是不是諸如成就感等等?」
「和那種感覺稍微有點區別。當然也有成就感。怎麼說呢,這應該是由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現象吧。」
「現象,能發生什麼現象?」
「嗯,例如,在第一階段發生的現象,就是突然有一天在錄音帶中聽到了熟悉的單字,但好像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過。再後來呢,有一天突然能夠聽到完整的一句話了,從此以後,越來越感興趣了。」
「一定很有意思,快教教我吧,我真想知道在我身上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那麼,現在我們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