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歲,還在辦案的女偵探──珍.瑪波小姐

「我以自已的方式當正義的使者。」──瑪波

  來自聖瑪莉米德村的可敬老小姐偵探,珍.瑪波小姐,是個天生的偵探,是小說所描述過的最佳偵查頭腦之一。她的「正義的化身」當得毫不容情,以至於傑生.雷費稱她是復仇女神。另一個小說人物說她是「我所見過的最可怕的女人。」瑪波小姐出現在十二本小說,和二十篇短篇故事中,辦過各色案件。最擅長於謀殺案,就如桃莉.班崔在《書房中的女屍》中說的:「你不只是對屍體很在行──你對謀殺更是在行。」

終身未婚的珍.瑪波

  很不幸的,除了無意中透露出的片段之外,珍.瑪波小姐的早年生活,是鮮為人知的。她第一次出現在《牧師公館謀殺案》時,大約是六十五──七十歲之間。她那時給人的印象就是世人對她永遠的印象。瑪波小姐自已也承認,別人很難把她想像成「綁馬尾的年輕人,還在為十進位法和英國文學頭疼。」但她還記得年輕時的一些事情:

  「我想,以我們那個時代的標準來說,我算是受過良好的教育。我的姊姊和我有一個女家庭教師,她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德國藉女家教。她教我們許多花語。」

  她很少談到她的父母,但是由她幾次提及奶奶的談話中知道,奶奶的淑女風範,令她印象深刻。小說中記載了幾件要事。一是她十四歲的時候跟海倫阿姨和湯姆姨丈去倫敦玩,住在柏翠門旅館。另一件是十六歲的時候在佛羅倫斯上過學。她在那兒與兩個美國女孩,凱瑞.路易和露絲.馬丁,成了終生好友。她在《借鏡殺人》裏,還破了發生在凱瑞.路易的別墅裏的一樁謀殺案。

  凱瑞.路易和露絲.馬丁兩人加起來一共結了六次婚,但瑪波小姐終生未婚,成了典型的鄉下老小姐。她年輕的時候也有幾個追求者,可是沒有一個能得到她傾心相愛。她還喜歡跳舞,由《加勒比海疑雲》中可看得出來。

  除了隱約透露她有「長期看護的經驗」外,沒人曉得她在活躍的青年期和老年的偵探生涯之間的漫長時期都做了些什麼。但她曾有感而發的說:「失去有共同回憶的人以後真寂寞。我有姪兒和姪女,有親切的朋友……但是沒有共享回憶的人,我孤單好久了。」

  除了記憶良深的奶奶外,瑪波小姐拉拉雜雜的提到其他的一些親戚。有芬妮姑婆、海倫姨媽、湯姆舅公(一個退休的將軍)、把大把錢藏在圖書室聖經後面的亨利叔叔、湯姆姨丈、一個以利教派的牧師、一個在齊切斯特大教堂當牧師的不知名伯父、表兄弟姐妹安東尼,戈登,芬妮,和依瑟。她最出名的親戚,要算是她最喜愛的姪子雷蒙.偉斯特了。他是個成功的小說家兼詩人(現代詩),非常關心他的姑媽,還出錢讓她去加勒比海渡假,及在柏翠門館小住。

小個的老女人

  對瑪波小姐的描逑,也許《裸麥滿口袋》中說得最中肯。她是個「高高的老女人,穿著過時的粗呢外套和裙子,加上兩條圍巾,和一頂有鳥翅的小呢帽。手中提個大提袋,腳邊放個上好質料的舊手提箱。」但這與《星期二俱樂部》所描述的她--非常維多利亞式的老女人形像--完全相反。支持後者那個說法的,散見其他各處,尤其是《復仇女神》:「她習慣性的端坐在那兒。穿著一身薄呢套裝,一串珍珠項鍊,和一頂無邊絨帽。」

  整體看來,她是個小個的老女人,有白色或淺灰色頭髮,粉紅色起皺的臉,及細緻的牙齒。眼睛淺藍色,容貌淡然,無害,平平凡凡。這樣的外表顯然易於誤導別人,尤其是罪犯。她的穿著老氣,大多是圍巾,粗呢衣服,羊毛大衣,實用的鞋等等。總提著個大袋子,一把雨傘,和一個購物袋。帽子是一定戴的。沒什麼裝飾品,除了一串珍珠項鍊,和一只別在衣邊的淺藍色琺瑯錶。」

打毛線的障眼法

  由於年齡、背景的關係,瑪波小姐平日在家活動為多。書中常常提到她喜歡打毛線,這倒是盤問罪犯時一個很方便的障眼法。她也喜歡園藝和觀鳥,這在觀察鄰人及觀察村裏的動靜上倒也有用。

  她的日常活動常受制於身上的各種病痛。她患有支氣管炎和肺炎,肺炎還是吃了長期照看她的海達克醫生的處方才好的--這又扯出一件情節起伏的謀殺案來。為了解除她的病痛,姪子雷蒙.偉斯特常在想辦法,例如送她去加勒比海渡假,和給她僱個管家等。瑪波小姐不喜歡她的某一個護士,奈特小姐。她還有過兩個令她印象深刻的看護,奇莉.貝克和可怕的露西.愛莉絲巴羅。

  對一個經常面對死亡,甚至多次危及自己生命的人來說,瑪波小姐的正義感和對禱告的信心真是驚人。她辦起案來鍥而不捨,絕不留情。傑生.雷費就是因為她這種秉公處理的能力,才在死後請她調查兒子有沒有可能犯了謀殺案。她捉起殺人犯來也是盡心盡力,通常是在案子的高潮或謀殺犯正要再犯時。

  很難相信這位冷血,公事公辦的瑪波小姐也有心軟的時候。對親朋好友,她會鼓勵,甚至給予充滿愛心的忠告,而贏得了他們的信賴和讚美。她與海達克醫生、桃莉.班崔、克莉謝答.克來門很要好,也很受梅爾上校及奎爾德探長的欣賞。

天生的辦案能力

  瑪波小姐不是職業偵探。雷蒙.偉斯特說得好:「有的人犯下謀殺案,有的人被扯入謀殺案,有的人是謀殺案找上門。我的珍阿姨是第三種。」她的辦案能力是天生的。亨利.克利林爵士告訴奎爾德探長說:「你要記得,一個打打毛線、種種花的老小姐,比任何探長都高明多了。她能告訴你過去可能發生了什麼事,應該發生過什麼事,甚至事實上發生了什麼事;而且,她還能告訴你為什麼會發生!」

  瑪波小姐具有辦案的幾個先決條件。首先,她的外貌和年齡是很好的偽裝。而且她的眼力絕佳,明察秋毫。更加上由於她熟知聖瑪莉米德村,因此對人性有透徹的瞭解。

  人們很容易低估瑪波小姐。她看來就像個腦袋不靈光的老小姐,訊問起嫌犯來又問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但她的日常活動──織毛線、做園藝,購物、吃茶、觀鳥,在在都提供了她搜證,訊問,探察的管道。等到資料齊全,她把握重點,依理組證後,破案的準備工作就差不多了。

  一旦瑪波小姐分析了案子的人性部份後,案子就能破了。她曾說:「你根本信不得人們所告訴你的話。稍一有點不對勁時,誰的話我都不信。」據此,她會轉求助於聖瑪莉米德村--她的人性知識的源頭。她發覺聖瑪莉米德村是犯罪世界的最佳縮影。世上的每件罪案、每個犯人都可在此找到一個對比。她說:「鄉村生活,充滿邪惡。」

  在阿嘉莎.克莉絲蒂的自傳中,她把瑪波小姐的創造歸功於早期作品《羅傑‧艾克洛謀殺案》(1926):「瑪波小姐的出現,可能是由於我在《羅傑‧艾克洛謀殺案》中描寫謝普醫生的妹妹時,得到很多樂趣。她是那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一個尖酸刻薄的老小姐,好管閒事,無所不知,無所不聞,提供了家庭式的全套偵探服務。」克莉絲蒂又說:「瑪波小姐一登場就是六十五到七十歲,這跟設計白羅時一樣不妥,因為她在我的生命中存在很久。假如我當初預料得到,我會讓我的第一個偵探是個早熟的在學男孩,這樣他就能與我一起變老。」

  1930年初次現身後,瑪波小姐於兩年後才再現於短篇故事集《十三個難題》裏,而且再次於長篇小說中出場的時間,也要等到1942年的《書房女屍之謎》中才再度出現。她受歡迎的程度趕上白羅後的數十年期間,以她為主角的案件增加了很多。如果照時間算,而不是照小說的糢糊算法,辦最後一件案子時,瑪波小姐早已超過一百一十歲了。由於克莉絲蒂喜歡瑪波小姐更甚於白羅,她的最後一本小說,《死亡催眠》(1967),理所當然的以這位聖瑪莉米德村的老小姐為主角。

  瑪波小姐在電影、電視及舞台上都很受歡迎,許多令人難忘的演員都在各色改編版本中演過這個頗具挑戰性的偵探角色。其中最令人難忘的演員,毫無疑問的是瑪格烈特.路德福和瓊.希克森。路德福在1962年到1964年間演了四部瑪波小姐的電影,希克森在1985年到1992年間為BBC電視台演出,被譽為是瑪波小姐的首選演員。海倫.海絲也在1980年代的兩部美國電視影片中演過瑪波小姐。

───(摘自《The Complete Christie》內文)